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养老奉亲书》与老年养生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650
《养老奉亲书》成书于公元1085年之前,作者陈直生平不详,仅知曾为承奉郎,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为泰州兴化县令。该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关于老年养生的中医专着,书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老年人的食疗、起居、精神调摄等多方面的事项。

《养老奉亲书》成书于公元1085年之前,作者陈直生平不详,仅知曾为承奉郎,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为泰州兴化县令。该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关于老年养生的中医专着,书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老年人的食疗、起居、精神调摄等多方面的事项。

重视食疗 辅以医药

该书分上、下两籍,食疗方与其用法记载于书中的上籍,以食物养老益气、治眼目疾病、五劳七伤、脾胃气弱、泻痢、水气、喘嗽、诸淋、噎塞、冷气、诸痔等,其食治范围可谓广泛。下籍记载了四时通用方、各时用药诸方、老人备急方等,在篇幅等方面均不及上籍,可见其重视食疗,辅以药方的思想。

饮食的色味补泻之性亦禀于阴阳五行之理,与药物并无太大的差别。食物品种多样,其优点在于“贵不伤其脏腑也”,而药物对于老弱之人则是“若汗之,则阳气泄。吐之,则胃气逆;泻之,则元气脱,立致不虞”,况且老人常喜食物而厌药物,故用食物调治胜于用药物治疗。书中还指出了老人饮食的基本原则,即“老人之食,大抵宜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

书中的食物多种多样,综合起来可分为3类。一是食品类,有粥、羹、臛、馄饨、馎饦、索饼6种;二是饮料类,有汤、饮、酒、乳、茶、浆6种;三是菜肴类,有脍、腌、炙、煎4种。所用食材更是种类繁多,其中对血肉有情之品的运用和重视,不仅对老人体弱者甚有补益之功,还体现了食疗的选材特点。

膳食的制作,并详细地介绍了制作方法,在膳食中常常加入葱、椒、姜、蒜、橘皮、醋、酱、盐等调味之品,从而使药膳解腥祛膻,又能调畅气机、保持疗效。在加工之时,不同的食物还要注意使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和火候,如微火煮令烂熟、微火煎取、煮令熟、炙熟、作粥、作羹、煮作饮、煎汁作饮等等。书中对于服食的时间与方法也均有记载,其中以空腹食之为多见,充分体现了食疗所具有的补益脏腑、护养脾胃的特点。注意到饮食的卫生,指出“秽恶臭败,不可令食。粘硬毒物,不可令餐……暮夜之食,不可令饱。阴雾晦暝,不可令饥”。对于食物的忌口事项,该书更为详细地指出了食治老人消渴消中、饮食不足、五脏干枯的芦根饮子,饮用治病时要忌咸食、炙肉、熟面等;食治老人上气,气急胸膈逆满,食饮不下的枣饮,使用时应忌咸、热、炙肉;食治老淋病、小便长涩不利的酥蜜煎,要忌热食、炙肉。

养老奉亲 孝为至要

百善孝为先。“凡百饮食,必在人子躬亲调治,无纵婢使慢其所食。”子女还要懂得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养护的注意事项,如“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若顿令饱食,则多伤满,缘衰老人肠胃虚薄,不能消纳,故成疾患。”正所谓“为人子者,深宜体悉,此养老人之大要也”。绝大多数人都担当着父母、子女的双重身份,书中教导子女所要掌握的也是每位老人所应熟知的。

做子女的要了解老人的性气好嗜,随其所欲。“凡人平生为性,各有好嗜之事,见即喜之。有好书画者,有好琴棋者……有好珍奇者,有好禽鸟者,有好古物者,有好佛事者……人之僻好,不能备举。但以其平生偏嗜之物,时为寻求,择其精纯者,布于左右,使其喜爱、玩悦不已,老人衰倦,无所用心。若只令守家孤坐,自成滞闷。今见所好之物,自然用心于物上,日日看承戏玩,自以为乐;虽有劳倦,咨煎性气,自然减可。”可见,应当尽力满足老人的喜好,使老人保持愉悦的心情。

要照顾好老人的宴处起居。老年人肾气衰亏,体力下降,或兼有疾病者,更是需要子女的关心爱护。“凡人衰晚之年,心力倦怠,精神耗短,百事懒于施为,盖气血筋力之使然也。全藉子孙孝养,竭力将护,以免非横之虞。”老人的宴处起居要注意“凡行住坐卧,宴处起居,皆须巧立制度,以助娱乐”。大体上,居处应清洁卫生;寝寐床榻不要过高,最好三面设屏,以防风邪;枕头要低长,以菊花充实;衣服不须宽长,以防蹴绊与感受风寒。

奉行孝心要随自己的情况竭力侍亲,而不在攀比。富贵之人,浓己薄亲不能算孝;贫困之人,约己丰亲亦是孝行。孝敬老人还需要注意保护老人的安全,凡是对老人不利的,都应该有所禁忌。

四时不同 摄养有异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灵枢·岁露》)”。因此老年人的养生方式要顺应四时的变化。

春主发生,肝气较旺,对于肝气盛者,可调嘘气以利之。饮食上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而易伤脾胃的生冷、肥腻、黏滞之物不宜过多食用。春季是宿疾宜为复发之际,加之冬季多有内热蓄积,老年人常会感到体热头昏、四肢劳倦等症状,治疗上不应用下法,而是要用“凉膈化痰之药消解。或只选食治方中性稍凉、利饮食,调停与进,自然通畅。”老年人气弱骨疏,春季不宜骤减棉衣,可多穿夹衣,日后逐层减衣,以避免感受风冷。春季还可用游赏等方式调畅情志。

夏季属火,主长养,心气较旺,对于心气盛者,可调呵气以疏之。饮食上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温软之物为佳且不可过饱。渴宜饮粟米温饮、豆蔻熟水,不宜生冷肥腻,瓜果之类,“量虚实少为进之”。因为夏季“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夏月纳凉还要选择位置并注意防风,“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纳凉。此为贼风,中人暴毒”。对于气虚的老人,夏至后宜服用苁蓉丸、八味丸之类平补肾气又不燥热的药物以助元气。

秋季属金,主肃杀,肺气较旺,对于肺气盛者,可调咽气以泄之。饮食上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秋季谷物都已经成熟,但老人不宜食用新谷,因为宿疾在秋末多发,加之新谷的升发之性容易诱发宿疾,故应谨慎。这时可以“择其中和应病之药,预与服食,止其欲发”。秋季落叶缤纷,风雨凄厉,老人多会触景生情,产生伤感及思念之情,自己要会移情易性,多加调整。子女在秋季也应该多加关心老人,“晨昏体悉,举止看详”,如若老人情绪不好,就应该多加开导,让老人忘记悲思。

冬季属水,主敛藏,肾气较旺,对于肾气盛者,可调吹气以平之。饮食上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季外阴内阳、外寒内热,针对内热,则宜少食煎炙之物,以免虚阳上攻;针对外寒,则可“大寒之日,山药酒、肉酒,时进一杯,以扶衰弱,以御寒气,不可轻出,触冒寒风”。老年人气血虚衰,骨肉松薄,尤要避免感受寒邪。起居应“早眠晚起,以避霜威。晨朝宜饮少醇酒,然后进粥。临卧,宜服微凉膈化痰之药一服”。此外,冬季还不宜过于沐浴,因为“阳气内蕴之时,若加汤火所逼,须出大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08.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养老奉亲书》与老年养生” 的相关文章

更年期女性要学会“偏食”

更年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却给人带来很多不适,尤其是女性朋友。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和孕酮水平降低,造成身体各系统改变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不适应症状。 更年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却给人带来很多不适,尤其是女性朋友。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和孕酮水平降低,造成身体各系统改变出现一系列生理...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健康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也不是营养餐或太极拳。医疗保健的基础是调整阴阳,气血,保护精神的原则。它采用调节精神,引导呕吐,调整时间,喂养,药物,禁欲,排气的各种方法,以实现维护,调养,支持生命,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长寿”。  医疗保健是为了维持和关爱生命并实现长寿。保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保护人体生命...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

盲目养生不可取,总结:5个常见养生误区,千万不要再犯了

盲目养生不可取,总结:5个常见养生误区,千万不要再犯了

  正确的养生方法对人体健康有利,但是在养生的过程中,要先区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对人体健康不利,才能防止错误养生习惯带来影响。很多人在养生的过程中陷入误区,无形中也会偷走健康,久而久之反而达不到维持健康的目的。那么,哪些错误的养生方法不能够尝试呢?    1、每顿饭吃很饱  养生是很多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