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二白汤可防秋冬感冒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31
“二白汤”热饮可防感冒;棉签蘸香油外涂,具有防口鼻干燥的功用。

葱白、白萝卜、香菜加水适量,煮沸而得“二白汤”热饮可防感冒;棉签蘸香油外涂,具有防口鼻干燥的功用——山西近日下发的秋冬季感冒(含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建议方案中,专家不仅对这些生活中简便易操作的防感冒小妙方加以总结归纳,并且针对不同人群分别制定了预防和治疗建议方案。

据山西省卫生厅中医局局长文渊介绍,方案提示公众秋冬季生活起居预防要注意避风寒,及时增添衣物;注意劳逸结合,作息要有规律;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建议以和谐促健康,不生气为养生防病之要。

饮食预防中,建议饮食宜清淡,少食膏粱厚味之品(易化生积热)。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如上述的“二白汤”、姜枣苏叶饮、桑叶菊花水、薄荷梨粥、蒜汁醋拌鲜鱼腥草、鲜马齿苋等,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

方案还从成人、儿童等不同人群,以及中毒性感冒、虚体流感等各类感冒等多个角度出发,对秋冬感冒的药物预防、治疗、方药、方解、备选方、加减等加以明列,便于中医辨证施治。

专家提示,服用中药预防感冒时,老人、儿童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慢性疾病患者及妇女经期、孕妇及产后妇女慎用,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最多不超过3天。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17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二白汤可防秋冬感冒” 的相关文章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是可以预防的,这是肯定的答案。晒太阳,是基本的方法,因为光照可以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使人的情绪增高。 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悲秋”也是他们热衷表现的主题。“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在四句诗中用了五个低调的“秋”字,刻划了多愁善感林黛...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秋冻锻炼是有讲究的,头、脚不能冻。 “春捂秋冻”是人们所熟悉的养生谚语。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随着气温的降低,有的人认为“秋冻”可以增加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在天气变化的日子里,特意地不加衣服,不戴帽子,不换鞋袜。其实,秋冻锻...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多吃水果青菜。另外也可在烧菜煮汤时放些胡椒,都有解除秋乏的效果。 秋天一到,整个人经常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这是脾胃在找你“算账”了。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立秋过后,天气虽然炎热,但已是阳降阴生之季。年轻人对季节变化可能不敏感,但年老体虚的人则要注意早晚加减衣服。 阳历8月里包括两个节气:立秋和处暑。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从这天起,气温应该逐渐下降,但事实上,进入立秋后天气还是很热。不仅南方如此,就连北方地区也没有黄叶飘零的现象,只是昼夜温差加大而已。...

秋天别忘给眼睛补水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天高气爽的秋季也随之来临。很多人也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入秋以来身体的各种不适,且不说经常性上火、燥热,就连身体的疲乏感也明显作用到了眼睛之上。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天高气爽的秋季也随之来临。很多人也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入秋以来身体的各种不适,且不说经常性上火、燥热,就连身体的疲乏...

秋季养生 养肺为先

秋天又是一个干燥的季节,燥邪的特点是易伤津液,因此秋天常常感觉到口鼻或咽喉干燥、干咳无痰、皮肤干燥等。故防治秋燥对肺的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 秋季是寒热交替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中午仍然很炎热,早晚凉爽,周围的环境也不再黏腻潮湿,人体也明显有了干燥的感觉,专家提醒大家,秋天到了,一定要注意养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