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552
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胃肠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湿热较重的环境中,人容易困乏、食欲差,还容易腹泻。

夏季高温天气,人们普遍食欲下降,茶饭不香,甚至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不适,老人和儿童尤其如此。专家介绍,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如果外界气候湿热较重,湿热困脾,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胃肠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湿热较重的环境中,人容易困乏、食欲差,还容易腹泻,如何加强胃肠道的自我保健,顺利度夏,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调饮食防暑湿

“暑”为夏季之主气,为火热所化,独发于夏季。“湿”为长夏之主气,尤其在南方,天气炎热又多雨,湿邪重浊粘腻,性趋下,容易伤害脾胃功能。因此,夏季的饮食原则宜清淡,少吃油腻、辛辣刺激之品。夏季出汗多易丢失津液,需适当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猕猴桃之类,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饮食要把好“入口关”,养成饭前便后及随时洗手的习惯。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的蔬菜瓜果一定要清洗干净,用开水烫洗或者盐搓洗。冰箱存放的食物,要蒸煮、热透后再吃。家庭烹调或凉拌食品时,做到生熟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餐具要定时煮沸消毒,以防患于未然。

调寒温护脾胃

《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络急引,故痛。”说明我们的胃肠道是最怕寒冷的。在炎炎夏日里呆在空调房内或开着空调睡觉,这样很容易腹部受凉,致使肠蠕动加快,出现腹泻腹痛现象。所以夏季腹部保暖很重要,空调温度不要太低,睡觉时尽量关闭空调。尤其要注意腹部、脚底和臀部的保暖,不随意坐在冰凉的地面上、不坐冰垫,晚上适量增加衣物,睡觉时也尽量盖上一床轻薄的夏凉被或是薄毯。不要过于贪凉饮冷,不吃生冷、冰镇食品,以免损伤脾胃而发病。在食用海鲜时可加些生姜、醋等中和寒性。

调情志避劳累

《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专家解释,情志因素会造成胃肠疾病发生。比如发怒或者情绪抑郁会导致气逆甚至胃疼等症状。故入夏后,要思绪平静、心气平和、情志愉悦。切勿急躁、激动,不做紧张的脑力思考,控制在烈日下劳作和行走的时间。郁闷、烦躁时,不妨听听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更好地保持心情愉快。此外,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及过度疲劳,中午适当午睡。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加强胃肠运动功能,帮助食物消化。

调脾胃可按摩

专家介绍,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每天按摩以下穴位有助于调节脾胃,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天枢穴:肚脐眼旁二寸处。主治大肠功能不好,便秘、腹泻双向调节;足三里穴:膝眼下三寸,横外开一指左右。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可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虚,是肠胃的“消气穴”;三阴交穴:小腿内侧,脚踝骨最高点往上三寸。可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鸣腹泻等;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肠功能。

专家提醒,夏季常见的胃肠病有细菌性胃肠炎、病毒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食物中毒等,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199.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的相关文章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空气中湿度高,气压偏低,含氧量降低,会导致人体缺血、缺氧。锻炼后因汗出过多血液循环受阻,回家后进入空调房,环境冷热不均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近日,62岁的市民常先生晨练后回家突发心梗,经医院竭力抢救后脱离危险。家人很纳闷,“都说心脏病在冬天易发作,怎么夏天也发作?”对此,专家解释说,夏...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季节多雨潮湿,水汽上升,空气湿度大,加之或因外伤雾露、或因汗出粘衣、或因淋雨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人体易感受湿邪而引发诸多疾病,长夏养脾的原则是“健脾祛湿”,可从日常饮食起居做起。 中医养生保健特别强调“三因养生”,即“因时养生”“因地养生”“因人养生”。专家介绍,“因时养生”就是根据不...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入夏后,暑、湿当令,且常夹有火热之气,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因此,入夏后人们养生保健的总体要求有以下6...

荷香盈盈润炎夏

荷香盈盈润炎夏

赏荷除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外,荷叶、荷花、荷梗还是一味中药,亦食亦药。 炎炎夏日,乡间点点蛙鸣的池塘里,常见绿荷点点,荷扇摇摇,荷花含笑,一派美妙的田园风光。宋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人李渔的《芙蕖》,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等名...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是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