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五运六气话高热 清热防暑养心茶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595
对于今年的热,从五运六气学说角度是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2018年为戊戌年,“中运”太徵火,属于岁火太过之年,火之太过,称为“赫曦”。

今年三伏天真的有些热。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7月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辽宁、吉林、重庆、山东、河南等地偏高2℃以上,尤其是7月中旬以来,高温“超长待机”,超20省(市、区)酷热难耐,多地气温突破当地历史极值。

今夏之热乃正常

今年的热不仅仅在中国,就在8月4日,中国气象报社发布了《热浪席卷北半球,北极现罕见高温!究竟是谁在“焖烧”地球?》的文章,今年入夏以来,高温热浪席卷北半球,欧美以及亚洲多国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干旱火灾,北极圈气温甚至超过30℃等问题的专访。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艾婉秀等专家从不同角度做了解释。如,“从气候背景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温风险加剧,是今年高温热浪异常的大背景”“北极冷空气南下势力偏弱,加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北、强度强,平均强度为常年同期2倍以上,在其控制下,易出现高温闷热天气”等。

其实,对于今年的热,从五运六气学说角度是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2018年为戊戌年,“中运”太徵火,属于岁火太过之年,火之太过,称为“赫曦”。《素问·五常政大论》说:“赫曦之纪,是谓蕃茂。阴气内化,阳气外荣,炎暑施化……其动炎灼妄扰,其德暄暑郁蒸,其变炎烈沸腾”,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出,今年之热,乃是正常。早在年初,我们就对今年气候从运气学角度做过分析认为,虽然“中运”为“火”,但司天之气为太阳寒水,在泉之气为太阴湿土,总体气温较其他“火年”还是相对低一点,全年气候寒热变化较大,上半年的气温有人形容为“过山车”,早些时候部分地区发生的冰雹天气也已经证实了经文里提到了“暴烈其政,藏气乃复,时见凝惨,甚则雨水,霜雹”的记载。

今夏之所以出现感觉上比往年热,气象专家的解释是“高温日数是1961年以来的第三位,但最低温度却是1961年以来最高的,最低温度高意味着夜间温度不返凉,加重了炎热程度。”从运气学角度分析, 5月21日小满开始进入“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中运“太徵火”,而司天之气为太阳寒水,出现“火发待时”的状态,这种“郁火”,也容易让人产生闷热感。

火热太过易伤心

7月23日大暑日开始,进入“四之气”,“客气”为厥阴风木,在这一时段容易出现大风,台风“安比”“云雀”相续而至,也是应“运气”而生,这两个台风所带来的局部降水、降温,也对南方地区高温起到了缓解作用。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台风在缓解南方高温的同时,也助推了北方高温,正如气象专家所说“同时,副高南侧不断有台风生成,推动副高向北移动,我国华北和东北刚好受副高的控制,出现高温天气。”。

当最高气温高于32℃,而相对湿度不足40%时,则灼烧感十足。随着下半年湿土之气来临,此前所报道的西北地区如兰州、银川、西安、乌鲁木齐等地被“干烤”的情况有望得到缓解。

针对近日不时有出现热射病(中暑)的报道,应当引起重视,做好防范。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除了这种热射病外,我们通过大样本回顾性病例研究发现,运气理论中的“火”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影响较大,针对“火运太过”《素问·五常政大论》也指出“邪伤心也”。推荐一款防暑养心茶:

麦冬10克,淡竹叶10克,太子参10克,乌梅20克,煎水代茶,不拒时段,一天1服,也可酌加少许冰糖、桂花、干荷叶。该方取戊年运气方之“麦门冬汤”意化裁。麦冬味甘,性微寒,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等功效,还适合热伤气阴,心烦口渴,汗出体倦等症;淡竹叶味甘、淡,性寒,可清热泻火;太子参味甘,微苦,可补益脾肺,益气生津;乌梅酸、涩,平,具有生津止渴之功,另外酸味还有开胃作用。全方可资防暑清热,生津养心之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208.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五运六气话高热 清热防暑养心茶” 的相关文章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空气中湿度高,气压偏低,含氧量降低,会导致人体缺血、缺氧。锻炼后因汗出过多血液循环受阻,回家后进入空调房,环境冷热不均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近日,62岁的市民常先生晨练后回家突发心梗,经医院竭力抢救后脱离危险。家人很纳闷,“都说心脏病在冬天易发作,怎么夏天也发作?”对此,专家解释说,夏...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入夏后,暑、湿当令,且常夹有火热之气,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因此,入夏后人们养生保健的总体要求有以下6...

荷香盈盈润炎夏

荷香盈盈润炎夏

赏荷除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外,荷叶、荷花、荷梗还是一味中药,亦食亦药。 炎炎夏日,乡间点点蛙鸣的池塘里,常见绿荷点点,荷扇摇摇,荷花含笑,一派美妙的田园风光。宋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人李渔的《芙蕖》,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等名...

酷暑炎夏勿要贪凉 顺应阳气起居有常

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夏季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更应该注意养护阳气。 大暑一过,酷热难耐,很多人便开启了“凉快”模式。但是其中一些看似是“夏季专属”的常见行为,实际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夏季常用的药露方

夏季服用具有消暑生津、清热解毒作用的药露,不仅能补充体内水分,解除烦渴,而且还有防治疾病的功效。 夏季,常会使人出现口渴心烦、厌食、失眠等不适症状,这时服用具有消暑生津、清热解毒作用的药露,不仅能补充体内水分,解除烦渴,而且还有防治疾病的功效。下面介绍几款夏季常用的药露方: 金银花露:取金银花2...

2018戊戌年夏季五运六气养生法

2018戊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中见太徵火运,全年气候寒热变化较大,雨水分布不均,夏天寒、湿会偏重。因此今年除了遵循“夜卧早起”“使志无怒”的“夏三月”养生原则外,更要结合运气特点加以调摄。 中医治病养生讲求“天人相应”之理,遵循自然规律,顺时颐养,《黄帝内经》有言:“智者之养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