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中医养生:视 卧 立 坐 行“五不久”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586
人的一举一动,都要消耗气血精神,同时也起调和气血的作用。老年人如果站立长久不动,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使部分组织细胞营养失调。

一、不久立,“久立伤骨”。人的一举一动,都要消耗气血精神,同时也起调和气血的作用。老年人如果站立长久不动,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使部分组织细胞营养失调,出现气滞血凝,发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导致腿软、足麻、脚背浮肿和下肢静脉曲张和腰膝关节发炎等疾病,严重影响健康。

二、不久坐,“久坐伤肉”。坐本是消除疲劳的一种休息,但久坐不活动,会使肌肉松弛、加速肌肉的衰退与萎缩,易患慢性消化道疾病以及腰肌劳损、冠心病、痔疮,会使前列腺负担加重。因此,人们特别是老年人最好坐与立、行交替进行,或者坐一段时间后站起来散散步,活动活动四肢,以舒展肌肉和关节。

三、不久行,“久行伤筋”。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适当和适量、适时的行走,有利于气血流动、畅达气机、活动关节、祛病防老。但是如果老年人不顾年迈体弱而长久步行锻炼,爬山涉水,超越应有的负荷,这不仅有损气血,还会损伤各组织器官,容易导致脚筋扭伤、脚痛、膝关节痛、跌倒,或引发心脏病、脑血管病等,所以老年人不宜久行。

四、不久视,“久视伤血”。久视会伤血耗气。引起肝血不足,目失所养,产生头晕目眩等症。特别是老年人,眼目本已昏花,倘若过久用目,必然有害无益。因此,老年人看电影、看电视、看书报,时间均不宜过久,应每隔一定时间闭目养神,以免视觉疲劳。

五、不久卧,“久卧伤气”。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睡眠卧床时间,若长时间卧床,容易造成精神不振、身倦乏力、动则气喘的气虚症。尤其是老年人应顺应四时,在春夏应“夜卧早起”,秋季要“早卧早起”,冬季要“早卧晚起”,切不可没事就躺卧不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24.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中医养生:视 卧 立 坐 行“五不久”” 的相关文章

肾病患者养生八问

一、肾病何时服中药最好?根据中医子午流注理论,酉时补肾效果佳。酉时(17:00~19:00)属肾经循行时段。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吃些补肾的食物或中药,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感觉空腹服药胃部不适,可在餐后1小时服药。 一、肾病何时服中药最好? 根据中医子午流注理论,酉时补肾效果佳。酉时(17:0...

防病保健强调动静结合

明代嘉靖皇帝晚年追求长生之举,对社会上重视老年人颐养保健。 1. 动静结合,保健延年 方开的《延年九转法》提出静以养阴,动以养阳的辨证关系。他说:“天地本乎阴阳,阴阳主乎动静,人身一阴阳也。动静合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 2. 动态养生提倡导引、武术 导引、按摩和...

综合调养发展了养生方法

李中梓编著《寿世青编》一书,提出了养心说,养肝说,养脾说,养肺说,养肾说,为五脏调养的完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 调养五脏法 李中梓编著《寿世青编》一书,提出了养心说,养肝说,养脾说,养肺说,养肾说,为五脏调养的完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明末医家汪机著《理虚元鉴》对虚劳病提出了论治和预...

养生重阳气和治形保精

赵献可认为命门真火乃人身之宝。治病养生以保养真火为要。 1. 赵献可认为命门真火乃人身之宝。治病养生以保养真火为要。 2. 张景岳的养生思想 (1)温补真元 《景岳全书》指出:“阳强则寿,阳弱则夭”。“凡欲保生重命者,尤当爱惜阳气”。 (2)治形保精 《景岳全书》指出...

金元四家对养生学的主要贡献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1. 刘完素主张养生重在养气 刘氏的学术思想的基础是以人体阴虚阳亢立论,所以强调“六气皆丛火化”,主张寒凉泻火。养生强调气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他认为:“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也。是知形者生之舍也,气之生者元也...

宋元时期养生文化的特点

宋元时期在思想上出现“理学”和“新学”的论争,在医学上也出现了学术争鸣。 在思想上出现“理学”和“新学”的论争,在医学上也出现了学术争鸣;在医药卫生保健方面,建立了“太医局”、“御药院”、“尚药局”、“广惠司”及其它保健或慈善机构;世人知医成为风尚,“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活字印刷术的使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