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养生要重视情志、饮食、运动三大方面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524
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也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中医认为,“百病皆从寒起”,因此夏季是一年中养护阳气的最好的时机,所谓“春夏养阳”即是如此。

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最消耗的季节,养生尤为重要。夏季的特点是多热,多湿,暑邪为患,常见中暑、胃肠病、皮肤病、空调病等疾病。中暑往往发生在盛夏酷暑之际,人在高温和热辐射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行走或站立,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导致机体体温调节发生障碍的疾病。胃肠病在夏日高发是因为夏季气温过高,易导致食物腐败,人体出汗多,消化液分泌减少,往往贪食寒凉和各种生鲜果蔬,摄入生冷不洁食物会导致胃肠疾病。夏季皮肤汗液和分泌物增加,易导致各种皮肤感染,引起毛囊炎、疖肿、湿疹等,紫外线过强会导致皮肤细胞水肿渗出,出现日光性皮炎,色素沉着,斑点加深。炎热夏季,人们昼夜都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较大,骤然气温变化往往导致现代疾病“空调病”。因此针对夏季时令特点和这些常见病,夏季养生要重视以下几点:

情志养生

炎炎高温会导致人心率加快,酷暑难耐往往心情烦躁,坐卧不安,高温导致人体大量汗出,“汗为心之液”,过多出汗会耗伤心之气阴,因此夏季要“静养勿躁”,保持心情平和愉悦,“心静自然凉”,可以食用一些百合、莲子、银耳等一些清心安神的药膳,也可以畅游名山大川,海滨休闲度假,在大自然中开阔心胸,练习绘画书法怡情养性。

饮食养生

夏日高温人体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有些身体柔弱之人,会出现“苦夏”症状,表现为胃口不开、无精打采、心胸烦闷。有时,为了对付高温往往会贪食寒凉,导致脾胃受伤,宜食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羹汤,少吃煎炸油腻、辛辣的食品,以减轻胃肠负担,五味中苦属夏季,因此夏季也可食用一些苦性食物以清热败火。现代研究表明,苦味食品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夏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苦瓜既可凉拌又能肉炒、烧鱼,清嫩爽口,别具风味,苦菜、苦菊等苦味食品亦可酌情选用,也可以适当用一些苦味中药如莲子心、菊花、夏枯草等代茶饮来清心降火。夏季气温高,人体出汗多,电解质流失明显,适宜多饮温水,也可以多喝绿豆汤、酸梅汤、绿茶等热饮,既可清暑,又可补液,忌食各种含糖饮料,特别是冰镇冷饮。夏季尤要重视饮食卫生,老年人和脾胃虚弱的人对生冷果蔬,凉菜西瓜等寒凉的食品都要少吃,可多煮一些藕、丝瓜、冬瓜等甘淡食品以清暑利湿。

运动养生

夏季,天黑的晚,亮的早,起居要顺应节气变化,天气炎热往往入睡较晚,黎明即起,即使夜寐不佳也不要懒床,中午可小睡片刻或闭目养神。夏季阳气充盛,提倡户外活动,要多与大自然亲近,但运动不可过于剧烈,以防大汗损伤心气,时间避开正午日头最毒的时刻,以早上阳气初升,气候凉爽的时候为佳,以八段锦、太极拳等刚柔相济、动静有度的活动为主。

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也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中医认为,“百病皆从寒起”,因此夏季是一年中养护阳气的最好的时机,所谓“春夏养阳”即是如此,养护阳气一是防止耗伤阳气,忌贪凉饮冷,防止生冷寒凉之品损伤脾胃阳气,也要避免骤然受凉或运动后冷水淋浴,女性生理期尤要禁忌寒凉,防止着装过于清凉,如有脾胃寒凉或小腹冷痛,必要时可适度吃点儿辛温之品如生姜红糖,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即是老百姓的生活经验总结。此外“动则生阳”,要提倡多做户外运动,多晒晨起之阳,吸取天地大自然的阳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265.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季养生要重视情志、饮食、运动三大方面” 的相关文章

冠心病患者安全度夏六需知

冠心病患者安全度夏六需知

高温天气中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特别要当心冠心病急性发作,要学会自我调养、预防为主。 冠心病是指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血管因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分为无症状冠心病(隐性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五种类型。其中,无症状冠心病即隐性冠心病是各类冠心病...

夏日高温影响人体各个系统 加强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夏日高温影响人体各个系统 加强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在夏日的高温下,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可引起许多疾病和症状,所以夏天应特别加强养生保健。 从气象学来说,每五日为一“候”。当平均气温每候高于22℃时才是夏季的到来。每候平均气温等于或大于30℃才算酷热期,三伏天正值酷热期,所以俗语说:“热在三伏”。三伏天在我国最热的地...

荷香盈盈润炎夏

荷香盈盈润炎夏

赏荷除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外,荷叶、荷花、荷梗还是一味中药,亦食亦药。 炎炎夏日,乡间点点蛙鸣的池塘里,常见绿荷点点,荷扇摇摇,荷花含笑,一派美妙的田园风光。宋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人李渔的《芙蕖》,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等名...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胃肠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湿热较重的环境中,人容易困乏、食欲差,还容易腹泻。 夏季高温天气,人们普遍食欲下降,茶饭不香,甚至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不适,老人和儿童尤其如此。专家介绍,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如果外界气候湿热...

夏季谨防血黏度增高

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多,体内容易缺水,若水分不能及时补充,缺水更加严重,可使血黏度增高,促使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因而诱发中风、心梗、心绞痛等疾病。 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多,体内容易缺水,若水分不能及时补充,缺水更加严重,可使血黏度增高,促使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因而诱发中风、心梗、心绞痛等疾病。因...

酷暑时节防疰夏

疰夏又叫苦夏,又称为“夏热综合征”,疰夏的预防和调养,既要未病先防、避暑防湿,亦要合理调治。 疰夏又叫苦夏,又称为“夏热综合征”,是平素体质较弱和脾胃功能欠佳的人群,特别是老人、小孩、妇女,在酷暑时节,由于气候炎热、雨水多而感受暑湿邪气,所引起的以乏力倦怠、眩晕心烦、多汗纳呆或有低热等为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