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静坐最能御暑热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510
大暑已至,暑为夏季主气,“在天为热,在地为火”,最易入心,可致人体体温调节失去平衡,大量蓄热,造成中暑。心主神志,暑热之邪侵入人体,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性情急躁。

大暑已至,暑为夏季主气,“在天为热,在地为火”,最易入心,可致人体体温调节失去平衡,大量蓄热,造成中暑。心主神志,暑热之邪侵入人体,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性情急躁。“心静”是抵御热浪的重要方法,此时最宜安神定志,静坐练功。静坐功的要点在于调身、调心和调息。

调身:就是端正身体的姿势。采用坐式,可盘膝坐,也可垂腿端坐。盘膝坐时,左手背安放在右手掌上方,然后两手轻搁在两小腿上,贴近小腹。垂腿端坐时,宜将两手放在两大腿上部,掌心向下,自然放平。身体务求平直,背部不能倚靠物件,面朝正前方,两眼微合,两唇轻闭。舌抵上腭,或舌在口中搅动数遍后,微微用口呵出浊气,用鼻微微纳气,如口中津生,应慢慢咽下,可用意念深咽至腹部丹田。

调心:就是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做到进入虚静无思的境界。欲求清静,首先要放松,小到两眼、手指,大到全身,要真正做到毫不紧张,毫无拘束。可分前面、后面、两侧部3个方向,自上而下,用意念逐处放松。同时要摒弃杂念,不回忆往事,勿牵挂眼前事务,全部意念都集中到少腹丹田。如静心的过程中妄念萌生,用意念放下,反复练习,久而久之,杂念就会自然放弃。练功者平时即宜保持心意平和,精神愉快,情绪乐观。

调息:就是调整呼吸,这是静坐功中最重要的一环。呼吸采取鼻吸口呼,用鼻徐徐吸进新鲜空气,使肺部舒张,膈肌下降;呼气的时候,用口呼出,下腹部收缩,使膈肌向上升。呼吸的气息出入,要柔要匀,宜轻宜细,以不使自己的耳朵听到为好。气息要逐步加长,使之深达腹部丹田,以减少腹部血液的滞流,保证全身气血的调畅。

调身、调心和调息三者各有所偏,又互有联系,虽有先后,又互相连贯,共同构成了静坐功法。整个过程可练30~60分钟,而后徐徐松动手足肢体,张目站起,随意活动,切忌忙乱收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27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盛夏莫贪凉

下一篇:炎夏宜养心

“静坐最能御暑热” 的相关文章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空气中湿度高,气压偏低,含氧量降低,会导致人体缺血、缺氧。锻炼后因汗出过多血液循环受阻,回家后进入空调房,环境冷热不均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近日,62岁的市民常先生晨练后回家突发心梗,经医院竭力抢救后脱离危险。家人很纳闷,“都说心脏病在冬天易发作,怎么夏天也发作?”对此,专家解释说,夏...

冠心病患者安全度夏六需知

冠心病患者安全度夏六需知

高温天气中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特别要当心冠心病急性发作,要学会自我调养、预防为主。 冠心病是指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血管因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分为无症状冠心病(隐性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五种类型。其中,无症状冠心病即隐性冠心病是各类冠心病...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季节多雨潮湿,水汽上升,空气湿度大,加之或因外伤雾露、或因汗出粘衣、或因淋雨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人体易感受湿邪而引发诸多疾病,长夏养脾的原则是“健脾祛湿”,可从日常饮食起居做起。 中医养生保健特别强调“三因养生”,即“因时养生”“因地养生”“因人养生”。专家介绍,“因时养生”就是根据不...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入夏后,暑、湿当令,且常夹有火热之气,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因此,入夏后人们养生保健的总体要求有以下6...

五毒月九毒日有多毒?

五毒月九毒日有多毒?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虫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 转眼间,又到了农历五月了,到了五月,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端午节了,但是,五月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禁忌你知道吗?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传...

夏季祛湿正当时

夏季祛湿正当时

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被“湿邪”入侵。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暑季的脚步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被“湿邪”入侵。 中医认为,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极爱与风、寒、热等邪气互通,且难以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