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盛夏补阳防寒湿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91
正值中伏前后,天气进入“大热”或“闷热”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由于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时期,阳气外发,阴伏于内,此时要顺应自然,注意养生,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是大有裨益的。

正值中伏前后,天气进入“大热”或“闷热”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由于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时期,阳气外发,阴伏于内,此时要顺应自然,注意养生,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是大有裨益的。

起居规律 谨防寒湿

夏季人体心火旺,肺气衰,人应晩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此时,晚些入睡,以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在体育锻炼时,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晩天气较凉爽,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尤其是老年人,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更不可过激活动,否则大汗淋漓,汗出太过,损伤阴气,也易损阳气。

应睡好午觉。由于夏天中午气温特别高,晚上睡眠时间较短,要适当午睡,以恢复疲劳。《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面在华”。午时稍睡一会,宜于养心,心经旺盛,推动血液运行,对养神、养气、养筋,使人体精力充沛。

夏月暑热湿盛,宜防暴晒降室温,但不可只图一时之快,过于避热趋凉,切不可在室外露宿,卧居潮湿之处及坐冷石冷地。因为夏季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如果不注意调摄,人体气血虚弱,再遇外邪侵袭,很容易引起手足麻木不遂、面瘫等病。《养老奉亲书》指出:“夏月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在衣着方面,由于夏天天热多汗,衣服要薄一些,衣衫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汗衣,刺激皮肤,会引起多种疾病。

饮食清淡 切勿贪凉

夏季的饮食宜多辛温,少苦寒,节冷饮。《养生镜》中指出:“夏之一季是人悦精神之时,此时心旺,液化为水,不问老少,皆宜食暖物,独宿调养。”此时“心旺肾衰”,是指阳气旺而阴气弱,食暖物,以助阳气,而顾护阴气。酷暑盛夏,因出汗过多,常感口渴,所以适当用些冷饮而不过量,可帮助体内散发热量,补充水分、盐类与维生素,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如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切忌因贪凉而暴食冷饮、冰块、凉粉、冷粥及生冷瓜果等。

按中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则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与肾之间的重要关系。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因此,夏季养阳还要防范饮食不当。而进食一些既能祛湿又能加强脾胃功能的苡米粥、藿香茶、绿豆粥、凉拌马齿苋,以清化湿热,清热解毒。

适当出汗 茶饮祛秽

夏至以后,气候炎热,雨水多。但外界环境湿度加大,湿热交蒸,一则潮湿闷热影响人体舒适感,二则人体内部水湿不运,阻遏气机,影响阳气升发,两湿相加,容易感受暑湿之邪而患病。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性黏腻、秽浊影响体内阳气运行,而人体产生“沉重”、“困倦”感觉。所以,要驱除夏季不适感,即要养阳,又要除湿。有些人夏季生活,追求清凉,恣食生冷过度而损伤脾胃之气。脾喜燥而恶湿,一旦脾胃功能被湿邪所阻遏,而不能正常运行,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不利、皮肤渗液、水肿、四肢不温等症状。另外,勿过度使用空调、电扇,使人感受风寒,而给人带来健康的危害。

夏季人体开泄而汗出,此时不要遏制汗液外出散发,因此,湿热郁于体内,人体就会出现四肢酸痛僵硬,身体困倦,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状。其治疗主要是芳香悦脾,辟秽化湿。每天可用藿香、佩兰各10克,滑石、焦大麦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用,有一定效果。

冬病夏治 调补阳气

从小暑到立秋的一段时间,前后分为三伏,又称“伏夏”,在这段时间内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候。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一些冬季常发的慢性病以皮一些阳虚阴寒内盛的疾患,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慢性腹泻、虚寒性胃腹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可以通过伏天的调养治疗,使病情得以好转、康复。其中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最宜此法,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季到来平安渡过,所以是治疗冬病最佳时机。

敷贴疗法:取白芥子20克,元胡15克,细辛12克,甘遂10克,共为细末,用鲜姜60克捣汁调糊,分别摊在6块直径约5厘米的油纸或塑料薄膜上,贴在双侧肺俞、心俞、膈愈穴,或贴于双侧肺俞、百劳穴、膏肓穴上,然后再以胶布固定。一般4~6小时,如贴后局部烧灼疼痛,可提前取下;如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以多贴几个小时。每伏贴一付,十天一换,每年三付。

隔姜灸法:用七星针在大椎穴、定喘穴、风门穴、肺兪、厥阴俞、心俞等穴上敲击后,用鲜姜片贴在上述每个穴位上,再放上约大枣核大小的艾柱,隔姜燃熏,每穴灸3壮,每周3次,在三伏天共灸12次。暑天热盛,腠理开泄,气血最畅,隔姜灸可使艾姜的温热直透组织,促进血液循环,通经活络,温阳散寒以祛湿。

除此以外,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一些中成药及滋补剂,对于一些体质虚弱,年老体衰及慢性病患者很有防治效果。故有“补在三伏”之谚语。也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服参芪片、胎盘片、固本丸、灵芝液、参苓白术散等药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37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盛夏补阳防寒湿” 的相关文章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空气中湿度高,气压偏低,含氧量降低,会导致人体缺血、缺氧。锻炼后因汗出过多血液循环受阻,回家后进入空调房,环境冷热不均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近日,62岁的市民常先生晨练后回家突发心梗,经医院竭力抢救后脱离危险。家人很纳闷,“都说心脏病在冬天易发作,怎么夏天也发作?”对此,专家解释说,夏...

夏季防治头痛6要点

夏季防治头痛6要点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饮食改变、日照强、休息差等多种原因,是头痛的高发季节。 “进入夏季以后,经常头痛,有时会持续一周左右,睡不着也吃不下。”最近天热,39岁的常女士饱受头痛的困扰,严重影响生活工作。李燕主任介绍,头痛是脑病科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其病因复杂,既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以作为许多...

夏季炎热警惕冰箱病,正确使用冰箱4要点

夏季炎热警惕冰箱病,正确使用冰箱4要点

夏季炎热,很多人都喜欢冷饮或者从冰箱取出食物直接食用,为此专家提醒这种习惯一定要警惕“冰箱病”。 夏季炎热,很多人都喜欢冷饮或者从冰箱取出食物直接食用,为此专家提醒这种习惯一定要警惕“冰箱病”。 1、冰箱头痛 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如果立即进食,将明显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头部血管痉...

酷夏贪凉空调猛 警惕得上空调病

凡是与空调有关或空调引起的相关疾病,就称之为 “空调病”或称为“空调综合征”,是指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而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上呼吸道感染、关节酸痛等一系列症状。 严格来说,医学上并没有“空调病”这个诊断名称,这是一个社会学诊断的病名。一般来说,凡是与空调有关或空调引起的相关疾病,就...

夏季小心泌尿系结石

夏季天气炎热,经皮肤和呼吸道丢失的水分较多,易引起人体缺水,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的矿物质容易变成细小的沉积物,从而形成结石。 夏季天气炎热,经皮肤和呼吸道丢失的水分较多,易引起人体缺水,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的矿物质容易变成细小的沉积物,从而形成结石。结石病不发则已,一发“惊人”。高温天气,泌尿系...

大暑养生莫失良机

到了一年当中最热的大暑时节,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37℃以上的高温天气,市民要注意要做好防暑工作,避免引发中暑。除了预防中暑外,还要注重养生。 到了一年当中最热的大暑时节,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37℃以上的高温天气,市民要注意要做好防暑工作,避免引发中暑。除了预防中暑外,还要注重养生。 宜喝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