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常按三穴防“夏懒”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46
夏季人们极其容易出现整天昏昏欲睡、老是感觉“睡不够”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作“夏懒”。其实,只要经常按一下身体的几个穴位,就可预防“夏懒”,安然度夏。

夏季气温升高,烈日当空,人们极其容易出现整天昏昏欲睡、老是感觉“睡不够”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作“夏懒”。其实,只要经常按一下身体的几个穴位,就可预防“夏懒”,安然度夏。

太阳穴: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位于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按摩时,先将四指并拢先按摩上下眼睑,然后按摩的手指从眼角处向太阳穴处移动,按摩数分钟。常按摩太阳穴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风池穴:位于颈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相平,属足少阳胆经。按摩它除可提神外,还能缓解眼睛疲劳,特别对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或长时间伏案的人,效果更好。保持身体正直,两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风池穴,头后仰,拇指环形转动按揉穴位1分钟,可感到此处有明显的酸胀感,反复5次。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的最高点,是手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交会之处,按摩这里可以提神醒脑、升举阳气。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叠按于穴位,缓缓用力,有酸胀感为宜,持续30秒;同时可做轻柔缓和的环形按揉,反复5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41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常按三穴防“夏懒”” 的相关文章

冠心病患者安全度夏六需知

冠心病患者安全度夏六需知

高温天气中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特别要当心冠心病急性发作,要学会自我调养、预防为主。 冠心病是指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血管因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分为无症状冠心病(隐性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五种类型。其中,无症状冠心病即隐性冠心病是各类冠心病...

夏季防治头痛6要点

夏季防治头痛6要点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饮食改变、日照强、休息差等多种原因,是头痛的高发季节。 “进入夏季以后,经常头痛,有时会持续一周左右,睡不着也吃不下。”最近天热,39岁的常女士饱受头痛的困扰,严重影响生活工作。李燕主任介绍,头痛是脑病科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其病因复杂,既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以作为许多...

夏季祛湿正当时

夏季祛湿正当时

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被“湿邪”入侵。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暑季的脚步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被“湿邪”入侵。 中医认为,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极爱与风、寒、热等邪气互通,且难以除去...

酷暑炎夏勿要贪凉 顺应阳气起居有常

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夏季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更应该注意养护阳气。 大暑一过,酷热难耐,很多人便开启了“凉快”模式。但是其中一些看似是“夏季专属”的常见行为,实际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夏季养生三要素:养阳、祛湿、勿躁

中医养生讲究“人与天地相应”,通过改善起居、饮食及情志来调节五脏之气,使之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相统一。夏天应遵循“夏气之应,养长之道”的规律,才能使外邪不易侵犯人体,达到颐养天年之功。 一把蒲扇,几声蝉鸣,点点流萤,夏至已至,转眼间炎热的夏天来临了。古有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炎炎夏日紫外强 中医防治日晒疮

紫外线过敏中医称‘日晒疮’,实际上是个人体质的问题。中医认为,日照为阳邪,人之所以会对紫外线产生过敏,是因为此类人体质偏阳质,在感受阳邪之后,容易从阳化火,出现阳热的表现,如皮肤灼热、瘙痒、水疱、渗液等症状。 夏天来了,北京市民常女士很心烦,因为每次外出回家浑身都会发烫发红,还奇痒难忍,且很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