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也要防寒保暖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40
自然界万物一年四季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可以归于阴阳的变化。

自然界万物一年四季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可以归于阴阳的变化。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阳二者的关系中始终是阳气占主导地位,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万物便不得生存。人体若没有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能量和热量,这样,生命就要停止。一些年老体弱的人,在冬季往往容易感觉手足不温、畏寒喜暖,这种情况,人们常称之为“火力不足”,即中医学所说的“阳气虚”。人身之阳气盛衰,往往标志着人体生理功能活跃的程度,但威胁人体阳气的莫过于寒邪。因此,寒邪是人体致病的凶手,是疾病的罪魁祸首,我国民间素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的说法。

寒邪是百病之源

为什么说寒邪是引起疾病的万恶之源呢?这要从寒邪致病的性质和特点说起。

寒邪致病多在冬季,有内寒与外寒的区别。外寒是外界的寒气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的病邪,内寒则是人体机能衰退,阳气不足而致的病证。外寒顾名思义,就是由外感而得,像天冷而穿着单薄,受了风寒。受了外寒,寒邪束于肌表,腠理闭塞,卫气不能宣发,就会发热、恶寒、无汗;寒邪郁于经络,则头身疼痛。内寒,中医多认为是阳虚,清阳不升,可见肠鸣、腹泻、易感冒、四肢不温。内寒、外寒不同,但可相互影响。如阳虚内寒之人,易感外寒;而外寒侵入,易伤阳气,引起内寒。

寒邪致病易伤阳气

寒有什么特点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热胀冷缩这个道理,还有水遇冷就会凝结成冰块。这两个现象告诉我们,寒邪具有使物质收缩、分子运动变慢的特性。中医把寒邪的这种特性描述为寒主收引和寒性凝滞。寒主收引,举个形象的例子,当我们感到寒凉时,浑身会起鸡皮疙瘩,就是肌肉收缩的结果,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出现关节拘挛作痛、屈伸不利、发热恶寒而无汗等症。寒性凝滞,易致气滞血瘀,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出现周身疼痛或脘腹疼痛等痛证。对女性来说,痛经中因寒致病的证型是较为多见的。“寒邪致病易伤阳气”,阳气本可以制阴,但阴寒偏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反为阴寒所侮,故云“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所以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失于温煦之功,故全身或局部可出现明显的寒象。如寒邪束表,卫阳郁遏,则现恶寒、发热、无汗等,称之为“伤寒”。若寒邪直中于里,损伤脏腑阳气者,谓之为“中(4声)寒”。如伤及脾胃,则纳运升降失常,以致吐泻清稀,脘腹冷痛;肺脾受寒,则宣肃运化失职,表现为咳嗽喘促,痰液清稀或水肿;寒伤脾肾,则温运气化失职,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脊冷痛、尿清便溏、水肿腹水等;若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脉微细等,若寒水过盛,上制心火,则心痛、心悸。而寒郁日久,常从热化,或从湿化变生它邪,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夏季也可伤寒

那么寒证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首先与寒冷的天气有直接的关系。其次,如食用生冷的食物及啤酒饮料、淋雨、涉水下河、工作环境潮湿等等,都会导致寒邪攻击,而人体阳气虚弱,属于外因致病。例如:现在的小姑娘爱美,夏天穿着露脐装、超短裙,冬天不怕冷穿裙子;小伙子夏季贪凉,夏天大汗后用自来水往身上冲;或吹空调温度过低、时间过久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类年轻时不注意生活细节的人到中老年时很容易受风着凉患上颈、肩、腰、腿等处关节病,甚至出现全身畏寒等。而年老体衰人体本身阳气不足等属于内因致病,以人体机能活动衰退、迟缓为

|<< << < 1 2 > >>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528.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季也要防寒保暖” 的相关文章

酷暑炎夏勿要贪凉 顺应阳气起居有常

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夏季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更应该注意养护阳气。 大暑一过,酷热难耐,很多人便开启了“凉快”模式。但是其中一些看似是“夏季专属”的常见行为,实际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夏季是治疗肺病的最佳时机

夏季是肺部慢性疾病康复的最佳季节,对于肺气肿、慢支炎、慢性阻塞性肺炎、间质性肺病等肺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慢性肺病好发于冬季,到了夏季,咳、喘、呼吸受限、活动困难等状况均有所缓解,很多患者会因此放松对疾病的关注和治疗。其实夏季是肺部慢性疾病康复的最佳季节,对于肺气肿、慢支炎、慢性阻塞性肺炎、间...

夏季常用的药露方

夏季服用具有消暑生津、清热解毒作用的药露,不仅能补充体内水分,解除烦渴,而且还有防治疾病的功效。 夏季,常会使人出现口渴心烦、厌食、失眠等不适症状,这时服用具有消暑生津、清热解毒作用的药露,不仅能补充体内水分,解除烦渴,而且还有防治疾病的功效。下面介绍几款夏季常用的药露方: 金银花露:取金银花2...

夏防紫外线 选对防晒服是关键

夏防紫外线 选对防晒服是关键

选防晒服除了考虑防晒效果,还应考虑防晒服的透气性、厚薄、款式等其他要素。 炎热夏天,面对高温烈日,家在北京市昌平区的常女士,在夜市路边一个摊点上购买了一件防晒服。常女士闻到防晒服有一股人工皮革的气味,以为回去洗一下再穿就可以了。没想到水洗后穿上闷出一身汗,而且皮肤上冒出不少小红疹,瘙痒难忍。到...

炎炎夏日紫外强 中医防治日晒疮

紫外线过敏中医称‘日晒疮’,实际上是个人体质的问题。中医认为,日照为阳邪,人之所以会对紫外线产生过敏,是因为此类人体质偏阳质,在感受阳邪之后,容易从阳化火,出现阳热的表现,如皮肤灼热、瘙痒、水疱、渗液等症状。 夏天来了,北京市民常女士很心烦,因为每次外出回家浑身都会发烫发红,还奇痒难忍,且很长时...

大暑养生莫失良机

到了一年当中最热的大暑时节,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37℃以上的高温天气,市民要注意要做好防暑工作,避免引发中暑。除了预防中暑外,还要注重养生。 到了一年当中最热的大暑时节,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37℃以上的高温天气,市民要注意要做好防暑工作,避免引发中暑。除了预防中暑外,还要注重养生。 宜喝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