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气温高达35℃以上需防脑卒中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81
夏季天气炎热,是中风的高发季节,专家提醒,当气温高达35℃以上,需谨防脑卒中。

夏季天气炎热,是中风的高发季节,专家提醒,当气温高达35℃以上,需谨防脑卒中。 

身体缺水致缺血性脑卒中

夏季气温达到35℃以上时,缺血性脑卒中较为高发。因为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人的体温调节主要靠汗液蒸发达到散热目的,而老年人本身体内水分较少,更易缺水。身体一旦缺水,血容量不足,血黏度增高,血压升高,致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易导致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出现中风。当气温高达35℃以上时,应着重预防缺血性脑卒中。

老年人需留意中风“警报”

脑卒中发生前,会有头晕、耳鸣、恶心呕吐、意识模糊;四肢无力,走路或提东西使不上劲,一侧肢体突然运动不灵活;语言表达出现障碍,突然间说话口齿不清,有时甚至会说不出话来;瞬间失明或视觉混乱等,这些前兆便是对身体发出的中风“警报”,也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需引起重视。

高血压患者应以预防为主

对于平时有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尤其应以预防为主。夏季应主动喝水,尤其是老年人每日至少摄入2500毫升的白开水,睡前喝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帮助预防脑卒中发生;同时,多吃新鲜蔬果、鱼肉、蛋类、豆类等食品,常喝绿豆汤;还可多吃醋、山楂等降血脂、软化血管的食物。此外,要合理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超过10℃,睡觉时不要贪凉,防止因感冒引起中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53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气温高达35℃以上需防脑卒中” 的相关文章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空气中湿度高,气压偏低,含氧量降低,会导致人体缺血、缺氧。锻炼后因汗出过多血液循环受阻,回家后进入空调房,环境冷热不均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近日,62岁的市民常先生晨练后回家突发心梗,经医院竭力抢救后脱离危险。家人很纳闷,“都说心脏病在冬天易发作,怎么夏天也发作?”对此,专家解释说,夏...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季节多雨潮湿,水汽上升,空气湿度大,加之或因外伤雾露、或因汗出粘衣、或因淋雨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人体易感受湿邪而引发诸多疾病,长夏养脾的原则是“健脾祛湿”,可从日常饮食起居做起。 中医养生保健特别强调“三因养生”,即“因时养生”“因地养生”“因人养生”。专家介绍,“因时养生”就是根据不...

荷香盈盈润炎夏

荷香盈盈润炎夏

赏荷除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外,荷叶、荷花、荷梗还是一味中药,亦食亦药。 炎炎夏日,乡间点点蛙鸣的池塘里,常见绿荷点点,荷扇摇摇,荷花含笑,一派美妙的田园风光。宋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人李渔的《芙蕖》,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等名...

夏季贪吃冷饮小心患肠胃炎

夏季贪吃冷饮小心患肠胃炎

每到夏季,不少人为了解暑热,贪吃冷饮,这些冰凉的食物大量进入肠胃后,刺激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 每到夏季,不少人为了解暑热,贪吃冷饮,这些冰凉的食物大量进入肠胃后,刺激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严重还会诱发肠易激综合征。另外...

夏季祛湿正当时

夏季祛湿正当时

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被“湿邪”入侵。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暑季的脚步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被“湿邪”入侵。 中医认为,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极爱与风、寒、热等邪气互通,且难以除去...

夏季养生重养心 日常生活5注意

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专家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立夏”节气,意味着夏季的到来。夏季伊始,如何养生才利于健康呢?专家介绍,中医讲究天人相应,立夏后,人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专家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