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阴盛冬季咋保健 中医火灸祛风寒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冬季养生661
火灸疗法是从灸法演变而来,不仅运用灸疗的经络热效应,又结合中药外敷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激活机体免疫功能,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寒冷的冬季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势必会造成寒邪入体,身体抵抗力变低,蕴生各种疾病,对于老人等体虚人群要特别注意固本扶正,防御风寒之邪对人体的侵袭。

火灸疗法

据了解,火灸疗法是从灸法演变而来,不仅运用灸疗的经络热效应,又结合中药外敷法,即无创伤性将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成分经过穴位渗透于全身腠理,再通过皮肤导入体内,直达病灶,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激活机体免疫功能,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专家介绍说,进行火灸疗法前要先辨证病情,循经取穴,找出敏感点,敷上特制膏药,再进行火疗。不仅可以通过温热作用使气血畅通,经络阻塞症状得以缓解,而且有利于药物渗透,刺激穴位,疗效翻倍。此外对于治疗虚寒湿型病症,如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膝骨性关节炎等,疗效显著。

需要注意的是,火疗虽然能防病治病还能驱寒,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相对来说,火疗只适合虚寒性体质的人,孕妇、女性月经期、肿瘤患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者以及一切出血性疾病的人群也不适合此火疗。

火疗期间,避风寒,一切生冷忌用,不可空腹进行,火疗后要大量喝温水,火疗后12小时不能洗澡。

雷火灸

“雷火灸”起源于明代,是一种用特殊药物处方制成的条柱,其成分除了艾绒还有配伍的如沉香、干姜等中药细粉,点燃后悬灸穴位,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热力,红外线辐射力和药化因子、物理因子,通过脉络和腧穴的循经感,起到畅通经络、调整经络、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消炎镇痛的作用。

与传统灸法相比,“雷火灸”除具有温热穴位的物理作用外,还有其特殊的植物药物配方而起的药理作用,比其他艾灸更性烈,火力更峻猛,渗透力更强。除了治疗慢性虚寒性疾病,如胃脘痛、泄泻、哮喘等外,对于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风寒湿痹、疮疡久溃不敛、双下肢水肿等,效果显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569.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阴盛冬季咋保健 中医火灸祛风寒” 的相关文章

“老风湿”冬天晨练莫贪早

“老风湿”冬天晨练莫贪早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种长期慢性病,在寒冷季节来临、气温下降时,会使血流缓慢,加大了关节活动时的阻力,使关节疼痛加重,很多人依靠止痛药来减轻疼痛。 常大爷是多年的“老风湿”,进入冬天,气温变化,这几天关节又开始肿胀、疼痛,让他感觉难以忍受,于是又开始频繁求助于多年服用的止痛...

冬日谨防冻疮复发

冬日谨防冻疮复发

中医认为,冻疮虽然病在皮肤上,其实多为素体阳气不足,外寒侵袭,损伤阳气,寒凝血瘀而致。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它是由于气候寒冷、环境潮湿等因素引起局部皮肤产生的一种异常炎症反应,好发于耳部、鼻部、面颊、足跟、手指,症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

冬季高发慢阻肺 日常预防尤为重

冬季天气干燥寒冷,刺激呼吸道,容易引发慢阻肺急性发作。冬季雾霾天气增加,空气中弥漫大量污染物和病菌,经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增加慢阻肺的发病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3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旨在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专家介绍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

数九严冬谨防燥邪扰

数九严冬是各种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肆虐的季节,这些病毒不仅喜冷怕热,而且喜燥恶湿。因此,在此时节,防燥显得格外重要。 数九严冬,朔风凛冽,此时不仅寒气极盛,而且天干物燥,常有燥邪侵扰。另外,室内使用各种不同的取暖设备,兼之食用一些温热食物,或进补一些营养物品,更会使燥邪加重。需要注意的是,隆冬是各...

冬季养生需要“参”

人参大补元气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心经。它禀性中和,能大补元气、补脾胃、安心神、益心智。现代研究表明,人参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 人参大补元气 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心经。它禀性中和,能大补元气、补脾胃、安心神、益心智。现代研究表明,人参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 大家冬季可以服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