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冬季养生538
中医学十分注重气化运动,冬至是阴阳气交接的重要节点;中医注重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五运六气是自然宇宙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22日是冬至,它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一如年节”,民间尚有“冬至如大年”之说。

中医学十分注重气化运动,冬至是阴阳气交接的重要节点。《史记·历书》中讲“以至子日当冬至,阴阳离合之道行焉”。此时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寒热交争 防疾病

虽然冬季已过去大半,但从气象学上讲,冬至起“九”,将逐步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

中医注重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五运六气是自然宇宙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从五运六气角度看,2018年整体气候变化较大,上半年过山车式气温变化已然印证。今年的冬天不会太冷,因为今年是戊戌年,这个戊,在天干地支中属于火运太过,但同时又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有寒有热,尤其是进入小雪后的这一时段属于运气理论中的“终之气”,客气为太阴湿土,主气太阳寒水,《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此时容易出现大雾天气,因为有寒、有湿,所以短时、局部的寒冷气候还是有可能出现的。

从发病上讲,2018年冬季容易出现肺、肾系统问题。运气因子中有火、有寒,容易出现“民病厥心痛”“心痛”, 寒水克心火时,容易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进入下半年后,临床观察,血压波动大、上火、咳嗽、皮肤瘙痒、过敏出现反复的患者增多,寒热交争,心肾不交,导致焦虑、失眠病人容易病情反复。另外,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终之气”“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风属于木,木克土,会导致胎孕受损,要引起注意。

保护阳气 养精蓄锐

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体阳气也是一样,到了冬天阳气要收藏起来,蓄势待发,如果冬天应寒反暖,阳气就收不起来,要注意一些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季养生总原则:“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如果不遵循这个原则“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所以冬季养“藏”显得尤其重要,那么藏什么?怎么藏?

这就不得不谈到运气理论对发病的论述,三虚致病,这个虚不是弱,而是空隙、薄弱环节、有可乘之机的意思。《淮南子·氾论训》有“若循虚而出入,则亦无能履也”。所以在江浙地区有冬令服用膏滋药的民俗,以达到藏精化气奉生的目的。

《灵枢·百病始生》“喜怒不节则伤脏”“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人长时间处于一种情志不畅的话容易生病。要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开心是过日子,不开心就成了熬日子了。《灵枢·本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阳气易为寒邪所伤,这个时节人们应当注意保护阳气,养精蓄锐,做到早睡晚起,等到阳光升起时起床最好。同时要注意保暖,冬季养生暖为先,要注意头、背、腹、脚的保暖。

冬季主要以静养为主,但是冬至后,阳气初生,适当增加运动,以助阳气的生发。以户内有氧运动为主,如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户外运动选择天晴、阳光明媚时进行,中午或下午为好。但仍要注意动静相宜,以达到藏阳而不泄阳。

冬至还有进补的民俗,民谚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尤其在江浙地区,从这一天开始服用养生膏滋药了。

从五运六气角度来说这一时段“岁谷宜黅”,黅谷即黄黍、黄米。结合运气发病上容易波及脾肾,可按照《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记载“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的原则来吃,关于羊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其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可谓冬令食疗佳品。最后,顺应冬至一阳生,可以适当吃点生发之性的食物,如大蒜、芫荽等。向大家推荐三个养生方:

一盅归芷羊肉汤:当归30克,枸杞子20克,白芷10克,生姜3~5片,大枣10枚,芫荽3~5根,蒜叶3~5根,羊肉500克(切块),水适量,文火煲汤。

一碗黄米红枣粥:黄小米50克,大枣10枚,水适量,煮沸,文火30分钟。

一张泡脚养生方:艾叶30克,肉桂10克,桂枝20克,花椒10克,水适量煎煮,待水温降至40℃左右,浸泡双脚,20分钟左右。此方具有温肾散寒、活血通络之功效,可有效改善手足怕冷、失眠焦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57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的相关文章

宝岛台湾的冬令进补

进入冬季,人们开始重视“冬藏”,此时食补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和贮藏,可使人体元气充沛,体质增强,我国台湾的补冬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在立冬开始就盛行进补,谓之“补冬”。 进入冬季,人们开始重视“冬藏”,此时食补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和贮藏,可使人体元气充沛,体质增强,以利来年春天更好地拼搏。我国台湾...

三九四九宜喝羊肉汤

小寒过后,全国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是寒气最重的时候,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此时补益人体阳气最合适,喝碗羊肉汤最为恰当。 小寒过后,全国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是寒气最重的时候,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此时补益人体阳气最合适,喝碗羊肉汤最为...

冬季养生四要领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又到了一年银装素裹的隆冬时节。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又到了一年银装素裹的隆冬时节。尽管严寒带给人们健康诸多的挑战,但中医学认为,冬季亦是养生的“黄金季节”,也就是“进补”和运动的大好时节,人们可以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温寒、慎房事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让人们...

冬令进补 善用传统补品

进食补品,是中医学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减轻慢性疾病症状的养生保健措施。那么冬季为何要进补、传统补品在冬季又应该怎样进补?这里给大家介绍冬令适时进食补品的问题。 进食补品,是中医学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减轻慢性疾病症状的养生保健措施。那么冬季为何要进补、传统补品在冬季又应该怎样进补?这里给大家介绍冬...

天气转寒 当心“面瘫”来袭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持续缩短,气温逐渐下降,极易发生面瘫。中医认为,风属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而人头面部属于阳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四病房主任医师李晓宁提醒广大市民,当出现一侧面部活动不灵、不能闭目、口眼歪斜、喝水漏水、鼓腮漏气的症状时,就可能患上了面瘫。此时要及时就医,以免留下后...

大雪节气养生必吃9种蔬菜

大雪节气是进补的大好时节,但不要一味地补充有营养的食物,要根据地域、天气吃不同的食物。大雪节气适当摄入“白食”,如大白菜等,有冬补的食疗功效。 1、大白菜 大雪节气期间空气特别干燥,常吃大白菜能起到润肠、护肤养颜的效果。在冬天,白菜是餐桌上最必不可少的蔬菜,民间素有“冬日白菜美如笋”、“百菜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