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冬季养生四要领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冬季养生561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又到了一年银装素裹的隆冬时节。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又到了一年银装素裹的隆冬时节。尽管严寒带给人们健康诸多的挑战,但中医学认为,冬季亦是养生的“黄金季节”,也就是“进补”和运动的大好时节,人们可以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温寒、慎房事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做好健康储备,为明年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冬季保暖 首重“三暖”

在隆冬时节,尤其在我国北方的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者加重。由冬冶告诫说,冬季要保证头暖、背暖、脚暖,女性在生理期还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如果腹部受寒,很容易影响月经,出现痛经、月经不调等。而对阳虚体质的人来说,头部、背部、脚部这三个部位最容易遭受寒邪侵袭,长期不注意,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引发多种疾病。因此,冬季保暖尤为重要。

早睡早起 多法养肾

《黄帝内经》云: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古人讲究天睡我睡,天醒我醒。晚上9点钟就要上床入睡,朝阳出来了,再起床。当然,现代人大可不必受此约束,但在冬季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早睡、晚起,不熬夜上网娱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中医调理方法的角度看,由冬冶认为,冬季晚上可早点上床,简单做一些养生小动作,如揉搓脚心(涌泉穴)、用手掌搓热后腰(肾腧穴)、艾灸或者热敷小腹(关元穴)等,都可以起到养肾安眠之功效。早晨醒来,也不要急于起床。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再起床。也可双手抱膝,让背部在床上前后滚一滚。双腿上举,做空蹬自行车状,可正反向轮换。亦可俯卧,头脚尽量上翘做小燕飞动作。通过运动,以使身体的主要关节得到充分活动,待气血通畅后再起床,可适当避免脑血栓的形成。

由冬冶强调,对阳虚体质的人,在冬天做按摩时,应当适当减少背部按摩的时间,最好使用红外线烤灯温暖背部。这是因为,腹为阴,背为阳,背部裸露和按摩容易扰动阳气而导致阳气外泄。同时,阳虚体质的人更应该重视阴经的保健,可以在位于胸腹部正中线的任脉上拔罐或艾灸,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可重点做膻中穴(双乳中间)、神阙(肚脐)、关元(肚脐下四指)等穴位。

夏收冬藏 运动适度

由冬冶指出,中医讲究“夏收冬藏”。就是说,夏季可通过出汗帮助人体排毒,在冬天,人体应该像松针一样收拢,避免大汗淋漓,否则皮肤开泄,就会使阳气走失,不利于闭藏,尤其是女性,阳虚、血瘀体质者较多,要特别小心。冬季运动前要充分热身,以强度适中的运动为主,让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即可。运动后要保暖。运动或出汗以后,要立即带上帽子、围巾和手套保暖。剧烈运动以后要等到心跳、呼吸基本正常后,再用温水洗浴。洗浴后,要吹干头发,穿戴好衣帽后再外出。

膏方调理 科学进补

由冬冶介绍,冬季是敛藏的季节,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速度减慢,此时适当进补,可调节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力,达到防病治病之效。因此有“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的说法。特别是冬季“三九”到“六九”这段近50天的时间内,是人体一年中阳气最旺、脾胃功能最强的阶段。因此,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吃一料具有滋补作用的膏方,就能达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除了膏方调理外,人们还可以采用一些食补的方法。但由冬冶强调,食补要“因人、因时、因地进补”,使其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如体质弱、消化功能差的人,要选择慢补,适当多吃当归羊肉汤、香菇炖狗肉,还要多吃蔬菜,切忌过补、急补。对体质好的人进补要平补,不要吃太多油腻的东西,以防产生太多的能量而诱发疾病。可食用小鸡炖蘑菇、白果炖乌鸡等。平时饮食上还要多吃蛋白质、维生素及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脂肪、糖含量高食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606.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冬季养生四要领” 的相关文章

冬日晒太阳 胜似喝参汤

冬日晒太阳 胜似喝参汤

中医认为,冬阳和煦温暖,晒晒背部,可刺激督脉,能振奋人体阳气,疏通经脉,使气血顺畅,收到防病健身的效果。 民间有句俗谚“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冬季晒太阳古人叫负暄,也叫负日、负曝,为历代养生家所推崇。中医认为,冬阳和煦温暖,晒晒背部,可刺激督脉,能振奋人体阳气,疏通经脉,使气血顺畅,收到...

冬季如何预防五类多发病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许多常见疾病如感冒、皮肤干燥、鼻炎等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上升。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许多常见疾病如感冒、皮肤干燥、鼻炎等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上升。如何做好防范措施,将这些多发病拒之门外?专家介绍说,做好日常保健,提高抵抗力是预防所有疾病的“万金油”。 感冒: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冬天更是“...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中医学十分注重气化运动,冬至是阴阳气交接的重要节点;中医注重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五运六气是自然宇宙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22日是冬至,它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一如年节”,民间尚有...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在冬季,人体的阳气也内敛、下降,并藏于肾。在五脏功能活动中,肾的闭藏在此时为主导,因此,冬季是养藏的季节,是补肾的季节。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为什么冬季需要“养藏”? 生命是一个生、长、收、藏循环往复的过程...

严寒冬令话养生 敛阳养阴好过冬

严寒冬令话养生 敛阳养阴好过冬

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开始,冬季万物蛰伏,养生宜收敛阳气,进补重在养阴。要想健康过冬,应从饮食起居入手,遵循敛阳养阴之道。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开始,冬季万物蛰伏,养生宜收敛阳气,进补重在养阴。要想健康过冬,应从饮食起居入手,遵循敛阳养阴之道。 饮食:适当温补 冬...

冬季已至 警惕脑卒中发作

冬季刚至,脑卒中发病率就悄悄抬头了。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冬季刚至,脑卒中发病率就悄悄抬头了。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发生中风,150万人死于中风病,70%的生存者多具有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