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冬季应该如何养生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冬季养生525
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万物伏藏。人体则阳气潜伏,腠理紧闭,保护体内元阳的生机,肾脏旺盛,发挥其封藏的职责。

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季节,相当于每年阳历的11、12、1月,此时天寒地冻,草木凋零,万物伏藏。人体则阳气潜伏,腠理紧闭,保护体内元阳的生机,肾脏旺盛,发挥其封藏的职责。

1、情志应伏藏于内,切勿显露于外,要思虑深藏,安静自如,以保护体内的阳气。

2、作息应早卧晚起。必待阳光,日入而睡,日出而起,不能清晨出而深夜归,以避寒就温。睡眠不可被覆其头,睡床不可太热,被褥不可太厚,要随时热减冷加,以防热迫汗出,有损阳气。沐浴不宜过多,一周1次为宜,浴中不可大汗出,为防止浴后感寒,可饮一两盏酒保暖。临睡前可用温水洗足,可以活血通络,安神宁志而促进睡眠。冬炼应以室内为主,天气晴朗也可适量户外活动,特别是避免寒侵和过多泄汗,损伤阳气。

3、衣着应适宜,不能骤寒骤热,不能过厚,使机体能经常接收冷刺激,以增强对外界寒冷的适应力。应当“温足冻脑”,下肢保暖是保存阳气的关键,脑部发热是致病的根源,但“冻脑"不能着冷,风大天寒,出门还宜戴帽。

4、饮食应温养保阴之品,如谷类、黄米、羊肉、木耳,不宜咸食。酒性温热,扶助阳气,疏通血脉,冬季少饮可以御寒。冬季虽可热食,但过热或辛燥反伤肠胃,耗损阴液,助长火炽。

5、药物应温阳补肾。冬令进补是最佳季节。可选择各种药酒也可自配,如用西洋参100克,杞果60克,生杜仲60克,狗脊60克,肉苁蓉60克,冬虫夏草10克,补骨脂60克,怀牛膝60克,泡黄酒或白酒3斤,2周后每晚服半两至一两,有壮肾强骨功效。也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或自制“当归羊肉汤”:羊肉或狗肉1斤,当归100克浓煎取汁,炖肉至烂,分次服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63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冬季应该如何养生” 的相关文章

冬季养生先养肺 五招避免肺伤害

中医认为,冬季养生要先养肺,如果冬季养不好肺的话,不仅养生没有效果,还会让身体受到伤害。 相信很多人都感受到了,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天气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身边感冒咳嗽的人特别多,有的病情严重的发展到了肺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患病人群也不仅局限于老人儿童等高危人群,就连不少平时身体强壮的中青...

百病寒中起 5种坏习惯伤阳气

老百姓常讲“百病寒中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体寒的人群除了怕冷这一典型症状,还可能出现头晕、全身乏力,精神萎靡,大便稀烂、小便清长等现象,女性痛经也是体寒的一种表现。 寒性体质也叫虚寒体质,主要由阳虚所致。阳虚,指的是体内阴气过盛、阳气不足。 中医上讲:阳虚则外寒,阳气不足则不能温煦五脏六腑,会...

冬季已至 警惕脑卒中发作

冬季刚至,脑卒中发病率就悄悄抬头了。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冬季刚至,脑卒中发病率就悄悄抬头了。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发生中风,150万人死于中风病,70%的生存者多具有偏瘫...

未品秋浓已立冬 两藏五防话养生

未品秋浓已立冬 两藏五防话养生

传统中医认为立冬之后应该温补养阳,少吃生冷,不宜干燥。然而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渐冷,气温降低,很多市民开始注意保暖防寒以及冬季滋补。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在中国古代是个很重要的节日。传统中医认为立冬之后应该温补养阳,少吃生冷,不宜干燥。然而随着冬季的到来...

冬季鼻炎的中医传统疗法

除了手术、内服药和鼻喷剂,中医传统疗法还有很多可以治疗冬季鼻炎。 冬季,很多人又开始深受鼻炎困扰。常见的鼻炎有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等,在所有症状中最让人痛苦的是鼻塞,其次有流涕、打喷嚏、头痛、嗅觉减退、鼻出血等。患了鼻炎往往十分痛苦,反复就诊不说,症状时好时坏,生活...

数九严冬谨防燥邪扰

数九严冬是各种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肆虐的季节,这些病毒不仅喜冷怕热,而且喜燥恶湿。因此,在此时节,防燥显得格外重要。 数九严冬,朔风凛冽,此时不仅寒气极盛,而且天干物燥,常有燥邪侵扰。另外,室内使用各种不同的取暖设备,兼之食用一些温热食物,或进补一些营养物品,更会使燥邪加重。需要注意的是,隆冬是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