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三九寒冬需防四种病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冬季养生580
中风又称脑卒中,临床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出血性中风;一类是由脑栓塞引起的缺血性中风。对于既往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尤应提高警惕,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和不良情绪干扰。

一、上感

上感即上呼吸道感染,由于患者发病较急,又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该病可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类型:一是普通感冒型,二是病毒性咽炎和喉炎型,三是疱疹性咽峡炎型,四是咽结膜热型,五是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型等。其中以第一个类型最常见。为预防上感,在数九寒天,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及时增添衣物,注意保暖,多饮水,勤洗手,避免雾霾、粉尘等对呼吸道的刺激,调节好居室微小气候。

二、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临床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出血性中风;一类是由脑栓塞引起的缺血性中风。对于既往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尤应提高警惕,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和不良情绪干扰。生活起居应有规律,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戒烟忌酒。饮食宜清淡少盐,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适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若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或四肢麻木,千万不可马虎,要迅速就医。

三、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冬季发病率占全年发病率的50%左右,病情复杂,死亡率高,典型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心绞痛样心前区疼痛。预防该病,要加强御寒,特别是气温骤降时,要及时增添衣服,不要让脚部受凉。饮食要多样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少食高脂、高糖食物,切忌暴饮暴食。保持情绪稳定,防止过度劳累。特别是既往有心绞痛病史者,要备好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当发生心肌梗死,并出现心脏骤停时,应立即在现场进行胸外按压,并紧急送医院抢救。

四、冻疮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一种局部性损伤,主要是由于机体受寒冷刺激,通过神经的反射的作用,引起血管痉挛收缩,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氧所致。预防冻疮,主要是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室外作业时更需注意。外出时戴好手套、帽子、口罩和耳罩,鞋袜要宽松干燥。手、足受冻后,不要立即加热,应先于微温的水中浸泡片刻再注意保暖。当然,最积极的预防措施是参加体育锻炼,如长跑、自身保健按摩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抗寒能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644.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三九寒冬需防四种病” 的相关文章

“老风湿”冬天晨练莫贪早

“老风湿”冬天晨练莫贪早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种长期慢性病,在寒冷季节来临、气温下降时,会使血流缓慢,加大了关节活动时的阻力,使关节疼痛加重,很多人依靠止痛药来减轻疼痛。 常大爷是多年的“老风湿”,进入冬天,气温变化,这几天关节又开始肿胀、疼痛,让他感觉难以忍受,于是又开始频繁求助于多年服用的止痛...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在冬季,人体的阳气也内敛、下降,并藏于肾。在五脏功能活动中,肾的闭藏在此时为主导,因此,冬季是养藏的季节,是补肾的季节。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为什么冬季需要“养藏”? 生命是一个生、长、收、藏循环往复的过程...

百病寒中起 5种坏习惯伤阳气

老百姓常讲“百病寒中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体寒的人群除了怕冷这一典型症状,还可能出现头晕、全身乏力,精神萎靡,大便稀烂、小便清长等现象,女性痛经也是体寒的一种表现。 寒性体质也叫虚寒体质,主要由阳虚所致。阳虚,指的是体内阴气过盛、阳气不足。 中医上讲:阳虚则外寒,阳气不足则不能温煦五脏六腑,会...

宝岛台湾的冬令进补

进入冬季,人们开始重视“冬藏”,此时食补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和贮藏,可使人体元气充沛,体质增强,我国台湾的补冬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在立冬开始就盛行进补,谓之“补冬”。 进入冬季,人们开始重视“冬藏”,此时食补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和贮藏,可使人体元气充沛,体质增强,以利来年春天更好地拼搏。我国台湾...

冬季养肾需“闭藏”

肾主冬,主骨生髓,在冬季要注意肾脏和相应功能的保养。冬季肾养生需“闭藏”,意思是冬天要关闭所有的气机进行收藏,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阴精阳气均处于藏伏之中,此时应注意保存阳气,这个只要简单的“早睡晚起”一招就可以实现。 《黄帝内经》认为“冬主肾”,“冬三月,此谓闭藏”。冬季草木凋零,是自然界万物...

冬日饮食宜减盐

冬天历来是进补的季节,在饮食上很有讲究。但此时人们往往只是注意到了补,而忽视了味,从养生保健的角度讲,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是不宜咸应减盐。 冬天历来是进补的季节,在饮食上很有讲究。但此时人们往往只是注意到了补,而忽视了味,从养生保健的角度讲,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是不宜咸应减盐。 中医理论认为,心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