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如何正确冬季进补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冬季养生515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简单地说便是这个时候是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的时机,如果大家保健养生比较科学,有利于健康过冬,甚至能为来年春天的健康贮备能量。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简单地说便是这个时候是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的时机,如果大家保健养生比较科学,有利于健康过冬,甚至能为来年春天的健康贮备能量。养生专家提醒,这个时候要用好两种“饺子”。

吃饺子:俗话说:“冬至饺子带喝汤,不怕身上起冻疮。”不少地方至今都保留着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也许您还不知道,饺子最初是一种防治冻疮的食疗方。是有医圣美誉的汉代名医张仲景为治疗百姓耳朵冻伤发明的美食。主要是用驱寒活血的药材搅拌在肉馅里,用面皮包裹成耳朵的形状,热汤煮熟后施舍给冻伤的百姓。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如今自己动手包饺子的人相对较少了,饺子馆里美味一顿成为便捷之选。如果冬至以后比较怕冷的人,不妨吃些韭菜鸡蛋、胡萝卜羊肉、香菜肉馅的饺子,有助于温补气血,增加热量。

按耳朵:耳朵外形像饺子。耳朵不仅用来听声音的,按摩耳朵还有不少保健功效呢。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以后气血运行不畅的或者肾阳虚的人耳朵比较容易生冻疮。这个时候经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最常用的三种按摩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廓。

拉耳垂: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发热发烫为度;

提耳尖:用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时候大拇指和食指顺便对耳尖进行按摩,以微微发热为度;

摩耳轮:拇指位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

艾灸增强身体

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至是补阳的最佳时机。而冬至保健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艾灸就是不错的选择。在冬至时选取具有强身保健作用的穴位,在此穴位上施行艾灸。将节气、艾灸和穴位三者结合,冬至艾灸保健能够起到温阳补气,温经散寒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还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冬至的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古代养生修炼均非常重视这一时期,认为人体内阳气充足,才能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艾灸是将艾叶经过特殊加工制成无烟艾条,用点燃的艾条放入艾灸灸熏特定的穴位,并且配合外用的中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韩国、日本以及很多欧美国家都把艾灸广泛运用于养生、美容及预防医学领域。

艾灸的功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可以滋阴又可以壮阳。

调和气血。气是人的生命动力,血为人的基本营养物质,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又可以疏理气机,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温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才能气血正常运行,营养物质正常输送。寒湿等病邪闭阻经络,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艾灸散寒除湿的功效非常显著。

艾灸保健虽然效果不错,但是也有很多注意事项。首先,在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其次,冬季很多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也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冬季艾灸常用要穴

关元穴:该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要穴,长期施灸可使人元气充足,具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该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对胃部疾病有良效。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足三里穴:该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或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常灸足三里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之功效。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65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如何正确冬季进补” 的相关文章

冬季养生先养肺 五招避免肺伤害

中医认为,冬季养生要先养肺,如果冬季养不好肺的话,不仅养生没有效果,还会让身体受到伤害。 相信很多人都感受到了,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天气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身边感冒咳嗽的人特别多,有的病情严重的发展到了肺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患病人群也不仅局限于老人儿童等高危人群,就连不少平时身体强壮的中青...

冬日晒太阳 胜似喝参汤

冬日晒太阳 胜似喝参汤

中医认为,冬阳和煦温暖,晒晒背部,可刺激督脉,能振奋人体阳气,疏通经脉,使气血顺畅,收到防病健身的效果。 民间有句俗谚“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冬季晒太阳古人叫负暄,也叫负日、负曝,为历代养生家所推崇。中医认为,冬阳和煦温暖,晒晒背部,可刺激督脉,能振奋人体阳气,疏通经脉,使气血顺畅,收到...

百病寒中起 5种坏习惯伤阳气

老百姓常讲“百病寒中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体寒的人群除了怕冷这一典型症状,还可能出现头晕、全身乏力,精神萎靡,大便稀烂、小便清长等现象,女性痛经也是体寒的一种表现。 寒性体质也叫虚寒体质,主要由阳虚所致。阳虚,指的是体内阴气过盛、阳气不足。 中医上讲:阳虚则外寒,阳气不足则不能温煦五脏六腑,会...

冬季发冻疮 预防知识知多少

冻疮好发于耳部、鼻部、面颊、足跟、手指和足趾远端,有时大腿、小腿和臀部可见深在性冻疮。患者常感觉皮肤冰冷、麻木、活动困难,伴有瘙痒感,灼热感或疼痛感。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它是由于气候寒冷、环境潮湿等因素引起局部皮肤产生的一种异常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多为单个至多个红色甚至蓝紫色斑疹、丘疹或...

冬季养生,重点在于御寒、养肾和闭藏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最为适宜,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冬季养生,重点在于“御寒” “养肾”和“闭藏”。 冬季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寒冷气候考验着人体的耐受能力。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

冬季养生 重防六病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强冷空气、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和低气温环境,会大大削弱人体防御功能和抵抗力,因此,冬季养生要未雨绸缪,从日常做起预防六大疾病。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强冷空气、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和低气温环境,会大大削弱人体防御功能和抵抗力,从而诱发各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