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亦菜亦药话薤白 外敷治疮疡,内服宽胸阳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520
薤白用于治疗疾病历史非常悠久,它的功效很多,比如行气导滞,对于用薤治疗心病的记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出现了

有一种蔬菜,远看像韭,细长有剑脊;近看像葱,青绿又中空。从地里拔出来又像蒜,甚至连味道都像蒜一样辛辣,简直就是这三种蔬菜的合体!明代著名中药学家李时珍对它的描述颇有诗情画意:“二月开细花,紫白色,根如小蒜,一本数颗,相依而生。”这就是薤白。

历史悠久的蔬菜 承载乡愁的美味

这种菜作为蔬菜,在先秦时就开始了。《礼记·内则》称:“脂用葱,膏用薤。”可见古人对薤的使用已经喝葱一样寻常了。到了西汉,渤海太守龚遂劝导人们在自家的菜园多薤,以后随着栽培技术的普及,“宅蒜”以及“家芝”的称呼接踵而至。更是成为从古至今的农村常见蔬菜。比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村居卧病》中写下:“种薤三十畦,秋来欲堪刈。望黍作冬酒,留薤为春菜。”

江苏很多地方的农村至今仍有在家中菜园中薤白的传统。很多迷恋这种美味的城里年轻人,还会从老家带一些薤白回城中栽种,阳台上也因此多了一片带着独特美味的乡愁。

医治“心”病的良药 内外兼“修”的绿植

药用的薤白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鳞茎。薤白用于治疗疾病历史非常悠久,它的功效很多,比如行气导滞,对于用薤治疗心病的记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出现了。《黄帝内经·灵枢·五味》就有“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的记载。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中,又把薤白与其他药物配伍,留下了传世经典名方——瓜蒌薤白白酒汤,用于治疗胸痹等病症,也成为如今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等属胸阳不振,痰阻气滞导致的病症的良方。这个经典方剂中,薤白为臣药,主要作用是通阳散结、行气止痛。

薤白性辛味苦偏温,除了前面提到的功效,还有不少用途。比如,《千金·食治》中记载其“能生肌肉,利产妇。”《食疗本草》中记载其能“治妇人赤白带下。”《本草备要》记载其“利窍。治肺气喘急。”

薤白也是一种可以用于外治的中草药。比如北宋中药学家寇宗奭撰写的《本草衍义》中记载其“与蜜同捣,涂汤火伤。”岭南一些民间偏方用其和生盐捣烂外敷治疗部分疮疡类疾病。南京以前有的赤脚医生用其打烂外敷,另外取野菊花煎水内服,治部分疮疖类疾病。

薤叶也是一种可以外治的中草药,晋代葛洪编著的《肘后备急方》中有其外治疾病的记载,如“治疥疮,煮洗佳,捣如泥敷亦得。”

通气、滑窍、助阳佳品 发热、阴虚、无滞者慎用

薤白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功效呢?清代名医黄宫绣在其所撰写的《本草求真》中给出了非常精辟详细的解答,因为薤味辛则散,所以散则能使在上寒滞立消;因为薤味苦则降,所以降则能使在下寒滞立下;因为薤气温则散,所以散则能使在中寒滞立除;因为薤体滑则通,所以通则能使久痼寒滞立解。

因此,下痢可除,瘀血可散,喘急可止,水肿可敷,胸痹刺痛可愈,胎产可治,汤火及中恶卒死可救。黄宫秀用了十个字对薤白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实通气、滑窍、助阳佳品也”。

需要注意的是,发热、阴虚、无滞者慎用薤白。古代医家也多有提示,《食疗本草》中提醒发热病人不宜多食。《本草汇言》中告诫阴虚发热病不宜食。《本草从新》则强调因为薤白属于滑利之品,无滞勿用。一般人也不适合多吃,因为《随息居饮食谱》中提醒:“多食发热,忌与韭同。”

薤白的种植要点

薤白种植一般是在每年的八月份左右进行,可以采用种子繁殖也可以采用分株繁殖。分株繁殖只适用于小面积的花盆种植,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种子繁殖则是一种比较通用的种植方法,一般先将种子在50℃水中泡4小时后,放在20℃下催芽,等50%萌动后则可播种。播后覆土并且保温帮助出苗,出苗期要覆稻草,浇小水,可以提高出苗率。

需要注意的就是栽种的密度,一般情况下是按照行间距二十厘米,株间距六到十厘米左右的间隔进行栽种。在栽种之后一周的时间,要观察田间幼苗的生长情况,如果有出现死苗的现象,要及时进行补苗。还要注意进行科学的培土,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薤白的壮大。培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避免薤白的地下鳞茎变绿,影响质量。培土一般在小满前后进行,连续2~3次,把根茎部裸露的鳞茎全部深盖。

夏末秋初,当鳞茎基部有2~3叶枯黄,假茎失水变软倒伏,鳞茎外层鳞片革质化时则可收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835.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亦菜亦药话薤白 外敷治疮疡,内服宽胸阳” 的相关文章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现代很多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 脱发要吃何首乌、肾虚进补枸杞、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养生经”,不知道让...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两款养生益寿饼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两款养生益寿饼

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益脾饼为基础方,结合现代营养学理论、采用药食两用原料精心研制了两款富含中医药特色的药膳小饼,名为“期颐”小饼。 年满百岁为期颐,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日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我们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益...

清热解毒空心菜 两款简单药膳方

清热解毒空心菜 两款简单药膳方

中医认为,空心菜味甘性寒,入肠、胃经。具有凉血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主治鼻衄、便秘、淋浊、便血、尿血、痔疮、痈肿、蜇伤、蛇虫咬伤等。 民谚“南蕹西芹,菜蔬之珍”,是说蕹菜乃是菜中佳品。蕹菜俗名空心菜、通心菜。鲜嫩青绿的蕹菜,清香淡雅、清脆爽口,容易消化,且营养价值较高,适合中老年人和小儿食用...

都说粗粮养生好 四类人群并不适

都说粗粮养生好 四类人群并不适

粗粮本身不易消化,且营养不全面,吸收率低,因此粗粮虽好却不适宜所有人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越来越重视,饮食习惯也由“细”变“粗”。营养专家认为,荞麦、大豆、玉米、紫米、燕麦、红薯等粗粮一能“消灭”胆固醇;二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风险;三能促进消化功能,缓解便秘和平衡...

豆卷又称“如意菜” 利水泻湿又祛斑

豆卷又称“如意菜” 利水泻湿又祛斑

豆卷又称为豆芽,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神农本草经》中称豆卷:“味甘,平。主湿痹筋,挛膝痛”。 豆卷又称为豆芽,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因为其外形像一把玉如意,故又被称为“如意菜”,豆卷与豆腐、酱及面筋被西方并称为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豆卷与笋、菌又被古人并列为素食鲜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