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儒家养生思想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747
儒家学派对中华民族精神生活影响很大,自然也影响到养生学。

儒家学派创始于春秋末期,后世把孔子、孟子作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被后世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封为正统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生活影响很大,自然也影响到养生学。

养生理念:

修身养性:仁德、孝道;

中庸平和:和为贵,欲而不贪;

饮食养生:美食、卫生;

兴趣广泛:“六艺” —— 礼、乐、射、御、书、数。

(一).修身养性

1. 倡仁德——施“仁”于人

儒家宣扬“仁‘的学说,孔子提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 讲孝道——敬老爱幼

《孟子》云: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孝者寿”)

3.“仁”者寿

孔子提出“仁者寿”,“智者寿”。“仁”是修养品德,勤奋学习的结果。仁德之人乐观大度,没有忧愁。孔子明确告诉后人说: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勤奋好学品德是孔子所提倡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治学精神。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仁德之君子,心胸开朗,积极向上,精神乐观豁达,使自己处于平衡状态。

社会调查证明,与人为善有利于健康。美国耶鲁大学病理学家曾对7000多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 凡与人为善的人其死亡率明显降低。

(二).中庸平和

1. “和为贵”的人生理念

孔子在《论语》中曰:“礼之用,和为贵”。

《中庸》云:“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荀子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和”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和”就是强调“天人调谐”,其包括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共生共荣、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和”的思想, 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生健身之道,也是经商发财之道、社会发展之道。

2.“欲而不贪”,知足常乐

儒家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勤俭节用,克己复礼。

孔子曰:“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常以“修己”、“克己”约束自己,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知足常乐的作用。《孟子 尽天下》也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论语》中指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赞扬其弟子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艰苦作风,抨击统治阶级的贪得无厌的丑恶行为。

3.因人而宜,养生“三戒”

孔子根据人的年龄不同,总结出著名的养生“三戒”有: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确为经验之谈。

4. 顺应天道,养气中和

西汉前期儒家大师董仲舒将中庸思想和养生相结合,强调养气中和。他说:“循天之道  ,以养其身;中者,天地之所始终;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这种以“天人感应”为中心,以中和之道养身健体的思想是颇有道理的。

(三).饮食养生

孔子是美食家,他很提倡饮食卫生,并提出饮食原则和宜忌,这是我国养生文献中有关饮食卫生的最早记载。

1. 饮食精美

《论语 乡党》中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礼记 内则》中言:“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甘滑”。这种顺应四时的饮食烹调,可使饮食精美,烹调味美,可增加食欲,促进吸收,有利健康。

2. 饮食卫生

孔子在饮食卫

|<< << < 1 2 > >>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8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儒家养生思想” 的相关文章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养生要点

只有顺应自然的养生法则、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讲究正确的养生方法,做到饮食有节制、生活作息规律、不过度劳累且保证充分的休息,才能延年益寿。人们应尽量避免遭受外界不正之气的侵扰,应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不要被奢华的物质世界所扰乱,不要被淫乱所迷惑,这样才能保持身心健康,疾病亦不会发生。 【原文...

快乐胜于良药

比较而言,被称为“医家之宗,奉生之始”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通过五行规律,将角徵宫商羽、呼笑歌哭呻等音乐和声音纳入五脏系统,详细阐释了音乐对人体的作用机理。 音乐对人体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能舒畅情志、调理脏腑、通行血脉,就如《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简而...

中医养生:视 卧 立 坐 行“五不久”

人的一举一动,都要消耗气血精神,同时也起调和气血的作用。老年人如果站立长久不动,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使部分组织细胞营养失调。 一、不久立,“久立伤骨”。人的一举一动,都要消耗气血精神,同时也起调和气血的作用。老年人如果站立长久不动,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使部分组织细胞营养失调,出现气滞血凝,发生下肢静...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健康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也不是营养餐或太极拳。医疗保健的基础是调整阴阳,气血,保护精神的原则。它采用调节精神,引导呕吐,调整时间,喂养,药物,禁欲,排气的各种方法,以实现维护,调养,支持生命,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长寿”。  医疗保健是为了维持和关爱生命并实现长寿。保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保护人体生命...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