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伏天多喝除湿粥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382
伏天,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日照强,雨水多,外界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空气流动小,这种特殊的气候,使人感到十分难受,极不舒服,常会出现头昏头重,四肢乏力,食纳减少,胃口不开等湿邪困脾的表现,因此,在清解暑热的同时,还须化湿祛湿,尤宜食用各种除湿粥品。

伏天,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日照强,雨水多,外界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空气流动小,这种特殊的气候,使人感到十分难受,极不舒服,常会出现头昏头重,四肢乏力,食纳减少,胃口不开等湿邪困脾的表现,因此,在清解暑热的同时,还须化湿祛湿,尤宜食用各种除湿粥品。

扁豆粥

白扁豆60克,粳米100克,将白扁豆和粳米洗净,先把白扁豆放在锅内,加水适量,至五成熟时,加入粳米,煮得米熟豆烂即成,有解暑利湿、健脾养胃功效。

薏苡仁粥

薏苡仁50克,粳米100克,将薏苡仁和粳米洗净,置入锅内,加水适量,至米熟薏苡仁开花熟烂即可,食用时加食盐或白糖等调味品,有健脾和胃、利湿消肿功效。

赤小豆粥

赤小豆50克,粳米150克,将赤小豆浸泡半日,把粳米淘洗干净,与赤小豆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共煮制粥,有健脾祛湿、利水消肿功效。

冬瓜粥

新鲜连皮冬瓜80克、粳米100克,先将冬瓜洗净,切成小块,与粳米同煮制粥,有清热利湿功效。

茯苓粥

白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将粳米淘洗干净,连同白茯苓粉一起放入锅内,煮至米烂成粥,加少许味精、食盐、胡椒粉即可,有益脾和胃、渗湿利水、宁心安神功效。

木瓜粥

鲜木瓜1个,粳米100克,鲜木瓜剖切四半,加水煮汁,去渣,再入粳米和水,煮成粥食,加入砂糖少许调味,有和胃化湿、舒经活络功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217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伏天多喝除湿粥” 的相关文章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现代很多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 脱发要吃何首乌、肾虚进补枸杞、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养生经”,不知道让...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适合吃什么食物,是从五脏的特性和不同需求说的,不能太过机械,每种味道列举的食物也不一定完全准确,我们日常生活运用的时候要灵活。 人体有病可以用不同味道的药物进行补泻治疗。《素问·脏气法时论》讲到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就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味道的食物来进行调理。 食物...

吃花生可以去烧心吗?该怎么吃?

吃花生可以去烧心吗?该怎么吃?

人食用生花生仁后,经胃的蠕动搅拌成稀糊状,这时其油便附着在胃黏膜上,这样能防止胃黏膜炎症扩散,使体内胃酸分泌大大减少,从而达到治疗泛酸、烧心和轻度胃溃疡的目的。 研究发现,人食用生花生仁后,经胃的蠕动搅拌成稀糊状,这时其油便附着在胃黏膜上,这样能防止胃黏膜炎症扩散,使体内胃酸分泌大大减少,从...

处暑节气仍长夏 推荐3款祛湿粥茶

处暑节气仍长夏 推荐3款祛湿粥茶

长夏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祛湿。 虽然处暑了,但目前仍处在长夏这一阶段。长夏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祛湿,以下介绍几道保健养生祛湿粥茶饮: 茯苓粥...

玉米须养生小吃食3款

玉米须养生小吃食3款

玉米须可以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还具有抗痛风作用;因此,玉米须具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故有“一根玉米须,堪称二两金”之说。 眼下,北方的夏玉米长势正旺,一片片青青玉米林在广袤的田野蓊蓊郁郁,蔚为壮观。那一杆杆秀颀的玉米开始孕穗,它雌雄同株异位花序,最顶端的是雄花序,也称天花;中部由腋芽发育而成...

凉争冰雪甜争蜜 盛夏消暑话西瓜

凉争冰雪甜争蜜 盛夏消暑话西瓜

“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这是清代才子纪晓岚《咏瓜诗》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盛夏里进食冰凉香甜的西瓜后的惬意心情。 “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这是清代才子纪晓岚《咏瓜诗》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盛夏里进食冰凉香甜的西瓜后的惬意心情。西瓜原产自非洲,时至今日,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