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一日三餐 一定要按时吃饭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524
早餐吃好了,一天精神好;中午营养要全面一点;晚上呢,就看情况,老年人晚上少吃,因为很快要休息,但是青年人晚上还是要吃好,因为晚上青年人还要学习。

“民以食为天”,一语道破了“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吃”是最重要的,没有粮食补充能量和营养,人就不能活,其他的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这个道理《黄帝内经》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告诉我们: “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但是现代的人由于生活的种种压力,常常不能按时吃饭,这样容易造成健康的不断透支,就如同午后的太阳,精力由充沛走向减弱。

比如辰时(上午7~9点),胃经当令。想提醒大家一点,早餐这个事是非常重要的,早餐一定要吃好。为什么呢?因为早上我们吃好喝好了,就可以补足生命的“宝塔”即“大脑”,把水把营养打到生命的宝塔里面,那么我们高巅之处的大脑才能够保证营养,耳朵才能够听清楚,眼睛才能够明亮。要知道,清晨是人体阳气最旺之时,脾胃运化能力也最强,经过一晚的消耗,胃已经排空了,辰时气血正好流经此处,它必须“工作”,迫切需要食物,此时吃下去的食物可以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

所以建议早餐一定要吃好,最好加一点动物蛋白、肉类。这样10:30—11:30能够保证你有充沛的精力。但是许多人往往有不吃早餐的习惯,还美其名日“减肥”。爱美重要,但健康更重要,避开健康而妄谈美丽,只能是镜中花,再鲜艳也会让人感觉无生气。况且若你每天早晨都不给胃吃饱,不能给胃填东西,胃“无所事事”,就会一直分泌胃酸,时间久了,消化道溃疡病就容易找上门来。身体垮了,何谈工作、生活?

俗话说“中午饱,一天饱”,说明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午餐吃饱”成了许多人坚持的养生准则,但现在很多人对中间那句“午餐吃饱”认识不一。通常认为“午餐吃饱”就是要吃得比早上和晚上多一些,把肚子填满喂饱就行。其实这种观点存在偏颇之处。午餐作为人体吸收能量和营养最重要的一餐,占到全天40%的比例。午餐要吃好,就是营养价值要高,不见得要多,一定要好,因为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午餐的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如果吸收不好的话,就会在人体形成垃圾。比如说有些女人长了蝴蝶斑,这就是典型的小肠的病。简单解释一下就是吸收不好,垃圾没有代谢出去,慢慢地堆积,这靠美容是没有用的,这是身体里面的病,有点像西医的内分泌问题。所以午餐一定要在1点前吃完,有利于营养吸收。

再来说说晚餐。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有的人7点多就和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丰盛的晚餐,饭后再悠闲地欣赏电视节目;有的人在晚上八九点钟,甚至10点才吃晚餐;有的人加班熬夜后把晚餐和夜宵放在_起,吃完后马上睡觉;还有的人从不回家吃晚餐,因为他们下午就开始吃饭了,而该睡觉的时候,有人在边聊边喝,甚至到了晚上零点,即从昨天吃到了今天,吃喝几个钟头,才腆着肚子、晃着身子各回各的家。这些不好的习惯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病等慢性疾病。为什么这些慢性疾病在近10年来呈高发趋势?这与晚餐进食不当有必然的联系。不少家庭的晚餐菜肴丰盛,鸡、鸭、鱼、肉、蛋摆满餐桌,这些多是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食物。这种以晚餐补早餐和中餐,片面追求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习惯,加上运动量不足,难免会为日后的身体健康埋下“定时炸弹”。

总而言之,早餐吃好了,一天精神好;中午营养要全面一点;晚上呢,就看情况,老年人晚上少吃,因为很快要休息,但是青年人晚上还是要吃好,因为晚上青年人还要学习。所以根据各种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生活,我们要因人而异调整我们的饮食。不然,疾病很容易找上门来,就真的应了那句话,日常不按时吃饭,到时候就得听医生的要按时吃药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2218.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一日三餐 一定要按时吃饭” 的相关文章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现代很多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 脱发要吃何首乌、肾虚进补枸杞、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养生经”,不知道让...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两款养生益寿饼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两款养生益寿饼

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益脾饼为基础方,结合现代营养学理论、采用药食两用原料精心研制了两款富含中医药特色的药膳小饼,名为“期颐”小饼。 年满百岁为期颐,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日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我们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益...

清热解毒空心菜 两款简单药膳方

清热解毒空心菜 两款简单药膳方

中医认为,空心菜味甘性寒,入肠、胃经。具有凉血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主治鼻衄、便秘、淋浊、便血、尿血、痔疮、痈肿、蜇伤、蛇虫咬伤等。 民谚“南蕹西芹,菜蔬之珍”,是说蕹菜乃是菜中佳品。蕹菜俗名空心菜、通心菜。鲜嫩青绿的蕹菜,清香淡雅、清脆爽口,容易消化,且营养价值较高,适合中老年人和小儿食用...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适合吃什么食物,是从五脏的特性和不同需求说的,不能太过机械,每种味道列举的食物也不一定完全准确,我们日常生活运用的时候要灵活。 人体有病可以用不同味道的药物进行补泻治疗。《素问·脏气法时论》讲到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就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味道的食物来进行调理。 食物...

豆卷又称“如意菜” 利水泻湿又祛斑

豆卷又称“如意菜” 利水泻湿又祛斑

豆卷又称为豆芽,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神农本草经》中称豆卷:“味甘,平。主湿痹筋,挛膝痛”。 豆卷又称为豆芽,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因为其外形像一把玉如意,故又被称为“如意菜”,豆卷与豆腐、酱及面筋被西方并称为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豆卷与笋、菌又被古人并列为素食鲜味三...

舌尖上的辛温调味品紫苏

舌尖上的辛温调味品紫苏

紫苏有着草本植物特有的清新气味,微苦,带一点薄荷的清凉,适合给厚重的油脂做点缀,也能为鲜味增添层次感。 紫苏是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卵圆,单面或双面呈现紫色者为紫苏,叶片纯绿者为白苏,两者性味相似,常混作一谈。 紫苏古称“桂荏”,“荏”为白苏,萌发之初风姿怯弱,颇得文人墨客的喜爱。《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