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秋令润燥有良方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391
中医认为,百合味甘,微寒,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配伍清热生津的生地黄,可代茶饮或煮粥食用,能防治秋燥合并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等症。

中医有“秋令主燥”的说法,进入深秋很多人出现“秋燥”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咽干唇燥、鼻子出血、干咳少痰、便秘等症状。日常生活中可以选用一些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食物缓解秋燥。常用的解除秋燥的百合、玉竹、二冬等,属于亦食亦药之品。

百合

中医认为,百合味甘,微寒,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配伍清热生津的生地黄,可代茶饮或煮粥食用,能防治秋燥合并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等症。

石斛

中医认为,石斛味甘,微寒,能养阴清热,生津润燥,明目。配伍菊花、枸杞以增强滋补肝肾,润燥明目的作用。如石斛明目茶,也可用此三药煮粥服食,能防治秋燥合并视力不佳,眼睛干涩等症状。

玉竹

中医认为,玉竹味甘,微寒,归肺、胃经,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配伍天花粉、生地黄以增强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的作用,如玉竹消渴饮,煮粥食用或代茶饮,可防治糖尿病合并秋燥等症。

二冬

即天门冬与麦门冬的合称。在抗燥药膳中常并肩作战,对付口干口渴,咽干鼻燥,便秘等,润肠通便的效果显著。但脾胃虚弱腹泻者不宜服用。常与玄参、生地黄配伍滋阴润肠通便的作用,如二冬增液汤,麦门冬饮,可代茶饮或煮粥服食,对防治秋燥有良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药物均为滋阴润燥之品,易助湿邪,凡脾虚有湿,阴寒内盛,咳嗽痰多或咳痰清稀者均不宜服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237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令润燥有良方” 的相关文章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现代很多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 脱发要吃何首乌、肾虚进补枸杞、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养生经”,不知道让...

蘘荷:活血调经消肿毒

蘘荷:活血调经消肿毒

蘘荷的食用部分和生姜一样主要在根部,要取其地下新生茎芽。因为枝叶跟生姜的枝叶真的太像,所以有的地方直接把蘘荷叫洋禾姜。 相较于初春的野菜,初秋的野菜似乎少了很多,如果要说比较特别的、有代表性的,蘘荷应该有一席之地。 生姜的“亲姊妹” 村民的“野人参” 在江苏如东,这里的老百姓叫它洋合笋。你...

金秋到来南瓜“尝” 亦饭亦菜清甜香

金秋到来南瓜“尝” 亦饭亦菜清甜香

南瓜是养生菜、保健饭,药食兼备;它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解毒的功能,其叶、花、藤、种子也供药用。 南瓜为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美洲大陆,明代中期漂洋过海,传入我国,所以它还被称作番瓜、倭瓜、窝瓜。它生命力极强,春天绽芽吐绿,夏季蔓秧开花,一棵南瓜秧苗可以蔓延半亩田...

“损谷”亦养生 令脾胃复归其自然

“损谷”亦养生 令脾胃复归其自然

饮食是人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那么,所谓的“损谷”,从字面理解就是减少饮食摄入,何以能达到治病调养的目的呢? 被中医经方家奉为圭臬的《伤寒论》,其最后条文以“损谷则愈”四字结尾,可见医圣张仲景对从脾胃入手治病的重视程度。此中深意,应结合临床实践而解其要义。 挑食与过食...

安神、宁心话百香

安神、宁心话百香

百香果,俗名鸡蛋果,浓郁甘美、酸甜可口,具有丰富的食用价值。 百香果,俗名鸡蛋果,原产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广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品种一般分为黄色百香果和紫色百香果,两者杂交,遂成紫红色百香果。 百香果天然纯净、浓郁甘美、酸甜可口,具有丰富的食用价值。百香果含...

“莲”的一身都是宝 药食两用都挺好

“莲”的一身都是宝 药食两用都挺好

从中医角度看,莲的一身都是宝。除食用,观赏外,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谓“全株皆可用,妙用无穷”。 莲花又名荷花、中国莲、水芙蓉。“莲,花之君子者也。”莲,向来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歌咏的对象,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更为世人称赞。 从中医角度看,莲的一身都是宝。除食用,观赏外,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