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如何正确服用药酒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442
饮用药酒不宜过多,服用药酒要根据人对酒的耐受力,每次可饮10~30毫升,每日早晚饮用,或根据病情及所用药物的性质及浓度而调整。药酒不可多次滥服,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

药酒通常应在饭前服用,一般不宜佐膳饮用,以便药物迅速吸收,较快地发挥治疗作用。药酒以温饮为佳,以便更好地发挥药酒的温通补益作用。如果饮用药酒不当,也会适得其反,因而需要注意饮用禁忌。

饮用药酒不宜过多,服用药酒要根据人对酒的耐受力,每次可饮10~30毫升,每日早晚饮用,或根据病情及所用药物的性质及浓度而调整。药酒不可多次滥服,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多服了含人参的补酒可造成胸腹胀闷、不思饮食。多服了含鹿茸的补酒要造成发热、烦躁,甚至鼻出血等。

药酒不是任何人都适用的,如孕妇、乳母和儿童等就不宜饮用药酒。年老体弱者因新陈代谢相对较缓慢,饮用药酒应适当减量。凡遇有感冒、发热、呕吐、腹泻等病症时不宜饮用滋补类药酒。对于肝炎、肝硬化、消化系统溃疡、浸润生肺结核、癫痫、心脏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患者来说,饮用药酒也是不适宜的,否则会加重病情。此外,对酒过敏的人和皮肤病患者也要禁用和慎用药酒。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2655.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如何正确服用药酒” 的相关文章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现代很多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 脱发要吃何首乌、肾虚进补枸杞、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养生经”,不知道让...

桑葚干到底能不能解酒呢?

桑葚干到底能不能解酒呢?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桑葚有“解酒中毒”的功效,但是不像网文中提到的那样仅仅靠吃桑葚干就能搞定。 对于应酬多的人来说,能解酒又护肝的食物是最受欢迎的。最近一则“酒精最大的克星—天然的解酒食物桑葚干”的文章在网上热传,那么,桑葚干到底能不能解酒呢? 这篇网文中说到:酒前吃桑葚干,可以预防酒精中毒发...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适合吃什么食物,是从五脏的特性和不同需求说的,不能太过机械,每种味道列举的食物也不一定完全准确,我们日常生活运用的时候要灵活。 人体有病可以用不同味道的药物进行补泻治疗。《素问·脏气法时论》讲到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就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味道的食物来进行调理。 食物...

蘘荷:活血调经消肿毒

蘘荷:活血调经消肿毒

蘘荷的食用部分和生姜一样主要在根部,要取其地下新生茎芽。因为枝叶跟生姜的枝叶真的太像,所以有的地方直接把蘘荷叫洋禾姜。 相较于初春的野菜,初秋的野菜似乎少了很多,如果要说比较特别的、有代表性的,蘘荷应该有一席之地。 生姜的“亲姊妹” 村民的“野人参” 在江苏如东,这里的老百姓叫它洋合笋。你...

豆卷又称“如意菜” 利水泻湿又祛斑

豆卷又称“如意菜” 利水泻湿又祛斑

豆卷又称为豆芽,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神农本草经》中称豆卷:“味甘,平。主湿痹筋,挛膝痛”。 豆卷又称为豆芽,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因为其外形像一把玉如意,故又被称为“如意菜”,豆卷与豆腐、酱及面筋被西方并称为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豆卷与笋、菌又被古人并列为素食鲜味三...

立秋过后 用膳食赶走三伏带来的湿邪

立秋过后 用膳食赶走三伏带来的湿邪

立秋过后,闷热燥湿的天气有所缓解。可是,炎热的夏季虽走,但我们身体多多少少被湿邪入侵。 8月8日立秋,立秋过后,闷热燥湿的天气有所缓解。可是,炎热的夏季虽走,但我们身体多多少少被湿邪入侵。湿邪滞留体内,难免作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大便稀溏、不思饮食、皮肤湿疹等都可能是湿邪入侵的表现。 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