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动养生 > 正文内容

放风筝 去病根儿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运动养生557
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里,曹雪芹借探春之名写了一首《风筝》灯谜诗:“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把放风筝的人、季节以及断线时的情节,描写得生动感人。

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里,曹雪芹借探春之名写了一首《风筝》灯谜诗:“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把放风筝的人、季节以及断线时的情节,描写得生动感人。在我国,放风筝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鲁班首创了“木鸢”,这是最早的风筝。后来以纸代木,称为“纸鸢”。曹雪芹对风筝颇有研究,是个精通风筝制作和引线乘风的行家,他曾编著《南鹞北鸢考工志》,专门介绍风筝的扎、糊、绘、放四大技艺,因此能在《红楼梦》里淋漓尽致地写出放风筝的逼真场景。曹雪芹又是医学专家,他的“让病根儿随风筝放出去”,从健身、康复的角度来看,也具有科学原理。

春天放风筝有利于新陈代谢

漫漫严冬,人们长时间闷在室内,不免感到压抑。春光明媚之时,室外便会出现饱览春光的人群。而此时,放风筝既可领略春色,又能活动筋骨。放风筝选择的地点一般在郊外、山坡或广场,开阔的场地,牵一线而动全身,动静有致,张弛相间,使全身上下得到活动,上肢犹如拔河,下肢好比跳舞,对健康大有裨益。同时,放风筝能沐浴阳光,在人烟稀少之处呼吸含有丰富氧气和负离子的新鲜空气,有利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放风筝有利于养性固志

放风筝时风筝随风飘摇,手要随风力大小而收线放线,脑要随风筝高低左右而做出反应,手、脑协调对风筝作出随时调整。此时,观筝聚神,眺远处之目标,温近处之花香,心平气和,烦恼、忧愁会一古脑儿随风而去。放风筝对于调节脑力劳动者的生活,对于精神抑郁、神经衰弱、老年痴呆者,有促使康复的效果。

放风筝有利于护眼明目

放风筝时,极目蓝天,碧穹中的风筝摇曳翻滚,忽高忽低,时左时右,眼睛随目标不断转移,能有效调节眼部肌肉、神经,对于减轻视力疲劳,预防近视,有很大的好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34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放风筝 去病根儿” 的相关文章

坐骨神经痛体疗操

预备式:卧位。动作:①屈腿仰卧位,两膝做分开并拢,分开时稍用力。反复作10~20次。 1.急性期活动 预备式:卧位。 动作:①屈腿仰卧位,两膝做分开并拢,分开时稍用力。反复作10~20次。 ②健侧卧位:患肢小腿前后摆动,髋保持微屈。反复作10~20次。 ③两手在身后支撑扶床,躯体半卧位屈腿,然后...

起落呼吸操

这是一种最简单易行而疗效显著的体疗操,主要用于防治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冠心病等。 这是一种最简单易行而疗效显著的体疗操,主要用于防治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冠心病等。 预备式:全身放松,自然站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意念集中于做动作,呼吸自然。 动作:①两臂微屈,两手手指...

值得中医借鉴的运动养生形式

人们以运动养生的理论为依据,发展创造了很多运动养生的形式。运动养生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或者来源于养生学家,成为一套系统的养生方法并被代代相传,它或者生长于民间,成为民间运动的一部分,虽然未登“大雅之觉”,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养生保健方法。 从古至今,运动养生由于其效果被认同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人们...

八种运动最适宜“养腰”

腰椎间盘突出,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青少年和上班族应坐有坐相,保持双脚平放地面的坐姿,改变跷二郎腿的习惯,注意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睡姿以及劳动的合理性。 腰椎间盘突出,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

常做毛巾操 简单又健康

不要小看一条普通的毛巾,适当的运用不仅能促进人体颈、肩、腰、背和手臂等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拉力、增进软组织的活力,还能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得到伸展和收紧。 不要小看一条普通的毛巾,适当的运用不仅能促进人体颈、肩、腰、背和手臂等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拉力、增进软组织的活力,还能使身体各部...

晨练八式健身法

八式健身法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定步动功法,全套共8个动作,每个动作都尽量把身体牵引到最大限度。 八式健身法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定步动功法,全套共8个动作,每个动作都尽量把身体牵引到最大限度。每次配合5息(即呼和吸各5次)完成,不但对筋骨关节有良好的强健作用,对防治呼吸、消化、心血管系统疾患也都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