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苦味食物 虚寒者不宜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408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苦入心”,有些上火疾病盖源于“心火”,如心火炽盛常表现为心烦、失眠、口渴、便秘、尿黄等;若心火上升可出现面红、齿龈肿痛等症状。中医认为苦味食品可入心经而降泄心火。

喜甜厌苦是人的本性,尽管苦味有时对健康有益,但小孩可不谙此道,你给他吃苦,他会大哭。奇怪的是,人到了成年,却会发展成一种令人费解的习性,有些人非但不怕苦,甚至有人还无苦不欢。如啤酒和茶叶是苦味的,但环顾周围,大多数人整日喜欢与其做伴;咖啡、可可豆是苦味的,但它们却成为人们的享受饮品;而菊花、莲心、百合、杏仁、苦瓜更苦,而它们被视作夏日消暑败火的极好佳品。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苦入心”,有些上火疾病盖源于“心火”,如心火炽盛常表现为心烦、失眠、口渴、便秘、尿黄等;若心火上升可出现面红、齿龈肿痛等症状。中医认为苦味食品可入心经而降泄心火。

现代研究也证明,苦味蔬菜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及维生素等,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的作用;而茶叶、咖啡、啤酒等带有苦味的饮料也有类似作用。

不过,苦味食物之所以苦是因为其含有苦味的化学成分。有些化学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但也有的苦味化学成分含有毒素,食苦过多,会引起胃部不适,恶心、呕吐或泄泻等副作用。

另外,凡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承耐苦味的能力也不同。故有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等症的虚弱者不宜多吃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360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苦味食物 虚寒者不宜” 的相关文章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现代很多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 脱发要吃何首乌、肾虚进补枸杞、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养生经”,不知道让...

桑葚干到底能不能解酒呢?

桑葚干到底能不能解酒呢?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桑葚有“解酒中毒”的功效,但是不像网文中提到的那样仅仅靠吃桑葚干就能搞定。 对于应酬多的人来说,能解酒又护肝的食物是最受欢迎的。最近一则“酒精最大的克星—天然的解酒食物桑葚干”的文章在网上热传,那么,桑葚干到底能不能解酒呢? 这篇网文中说到:酒前吃桑葚干,可以预防酒精中毒发...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两款养生益寿饼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两款养生益寿饼

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益脾饼为基础方,结合现代营养学理论、采用药食两用原料精心研制了两款富含中医药特色的药膳小饼,名为“期颐”小饼。 年满百岁为期颐,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日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我们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益...

蘘荷:活血调经消肿毒

蘘荷:活血调经消肿毒

蘘荷的食用部分和生姜一样主要在根部,要取其地下新生茎芽。因为枝叶跟生姜的枝叶真的太像,所以有的地方直接把蘘荷叫洋禾姜。 相较于初春的野菜,初秋的野菜似乎少了很多,如果要说比较特别的、有代表性的,蘘荷应该有一席之地。 生姜的“亲姊妹” 村民的“野人参” 在江苏如东,这里的老百姓叫它洋合笋。你...

豆卷又称“如意菜” 利水泻湿又祛斑

豆卷又称“如意菜” 利水泻湿又祛斑

豆卷又称为豆芽,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神农本草经》中称豆卷:“味甘,平。主湿痹筋,挛膝痛”。 豆卷又称为豆芽,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因为其外形像一把玉如意,故又被称为“如意菜”,豆卷与豆腐、酱及面筋被西方并称为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豆卷与笋、菌又被古人并列为素食鲜味三...

五谷丰登瓜果香 食物养生保健康

五谷丰登瓜果香 食物养生保健康

金秋时节,没有冬季的寒冷,少了夏季的炎热,满目都是丰收的稻蔬瓜果,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大好时节。 金秋时节,没有冬季的寒冷,少了夏季的炎热,满目都是丰收的稻蔬瓜果,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大好时节。整个夏季,因炎热少食的人们,便可以在这个季节好好食补,为应对寒冷的冬季奠定良好的基础。 秋季食疗本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