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道家养生文化精髓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8-11)养生文化115

  道家养生文化精髓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作者:程红 道教之音

  道家养生的精髓总结起来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顺乎自然和清净虚无。意思说的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活着应该少一点欲望,追求心灵的清净。

  一、顺乎自然

  家养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摒绝一切外来因素对生命活动的干扰,求得身心的解脱。因此,崇尚自然成了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的观点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一切都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要不悖天地之理。而人最初的状态最接近自然,因此他提出返朴归真,把婴儿推为“至朴”“至真”的理想标准,养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人天合一的的根本途径。

  二、清静虚无

  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且“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以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虚静自守”——即庄子的养生方法:“养神”“守形”、“忘我、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庄子·养生主》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道家文化如果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是对自我锻炼方式的理论与方法所作的深入探索与生动总结。道家更追求的是如何使得生命本质解脱和获得精神的安宁,它更注重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渴望人生的自由是其最高境界。

  (转自中国民族宗教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4015.html

标签: 养生文化
分享给朋友:

“道家养生文化精髓” 的相关文章

药攻邪气 食养正气

四气:指药物或饮食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等四种性质。如果寒、热、温、凉都表现不明显,就叫做气平。平,即平和之意。许多食物,尤其是谷物类食物,大多是气平的。 一、食物与药物均有四气五味 四气:指药物或饮食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等四种性质。如果寒、热、温、凉都表现不明显,就叫做气平。平,即平和之...

五法养心构建宁静精神家园

人的情志变化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客观反应,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情志变化是人主体活动的外在表现,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异常的情志变化,暴发性情志障碍可引发疾病。人不能无七情六欲,但要调控在适当生理范围之内。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内心也越来越浮躁,甚至产生一系列心理和精神问题。...

《三国》中的养生秘诀

《三国》中的养生秘诀

摄盐过多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诱因,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导致骨质疏松。根据人体需要,健康成年人一天食盐的摄入量应不超过6克。 作者:赵国明...

看孔子吃饭十二军规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食文化的核心,将“吃”列为人的第一本性和根本诉求。如何吃好并利于养生呢?孔子在《论语·乡党篇》中记载了关于吃饭的十二条规矩。时至今日,这十二条规矩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今人借鉴。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食文化的核心,将“吃”列为人的第一本性和根本诉求。如何吃好并利于养生呢?...

金元四家对养生学的主要贡献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1. 刘完素主张养生重在养气 刘氏的学术思想的基础是以人体阴虚阳亢立论,所以强调“六气皆丛火化”,主张寒凉泻火。养生强调气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他认为:“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也。是知形者生之舍也,气之生者元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