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冬季养生宜“藏” 健康过冬收好这六招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2)冬季养生205

进入大雪节气,有的体虚者一受冷便感冒,有的基础病患者受寒后病情加重。有什么保健妙招有助提升体质健康过冬?哪些疾病冬季高发需提前预防?日前,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大讲堂微课邀请了广东省名中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孙升云教授,从中医角度分析冬季特点以及调整生活作息的策略。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孙升云教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张灿城

精神宜安静 有助养精蓄锐

孙升云介绍,冬天气候寒冷,这时候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着眼于一个“藏”字。

为了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生理规律不受干扰,首先要求精神安静,学会控制情志活动。这种稳定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养精蓄锐。

不过,由于日照时间缩短,一些人容易产生季节性情绪失调,即“冬季抑郁症”。孙升云建议,为了避免沉溺于冬季抑郁情绪中,可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并注意加强身体营养的补给。在冬天,集体活动不可或缺,如果是已退休的老人,还可以选择修习一门新的技艺,如琴棋书画,或者和志同道合的老友记一起,为退休生活设置新的目标和人生方向。

疾病要预防 警惕冬寒加重原有疾病

“刚入冬时感冒较高发,最近小儿腮腺炎也有好几例。对于冬季好发的疾病,应该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孙升云表示。

其介绍,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疾病的好发季节,除了注意精神、饮食运动锻炼外,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中药预防,如大青叶、板蓝根对流感、麻疹、腮腺炎有一定预防作用。冬季由于穿衣较厚,运动不宜大汗淋漓,否则一出汗汗液闷在身体里,风一吹容易感冒着凉,这时候生活起居也要注意多开窗通风,老人小孩少去人多封闭的场所。

此外,冬寒时常诱发身体原有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因此患者一方面要防寒护阳,注意保暖和四肢的保健,另一方面要按时服药,控制好基础疾病的病情,以免在冬寒下诱发加重原有疾病。对于年老体弱的人士,在节气前后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饮食适度,不吃过寒、过热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并且适时增减衣服,随时携带救急药物。

可适当进补 黑色护肾食物为佳

在中医看来,冬季对应肾。中医将肾脏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主骨、生髓、纳气、生殖,如果冬季做好护肾工作,身体系统的运行便会顺畅。

“冬天是进补强身的最佳时机,可以结合食疗进补。”孙升云介绍,秋冬饮食上要注意养阴,不宜生冷或燥热,最适合滋阴潜阳,以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为了避免维生素缺乏,还应该多摄取新鲜的蔬菜水果。

孙升云介绍,冬季人体很少出汗,因此建议减少食盐摄入量,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可以适当增加苦味食物坚肾养心。此外,可以多吃黑色食物补肾,如黑米、黑枣、黑枸杞、黑豆、黑木耳、黑荞麦、乌鸡等。

很多人询问,冬天是否适合大鱼大肉进补呢?对此,孙升云表示,进补的度应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而定。一般人群冬季可以吃谷类、羊肉、鳖、鱼等食物,适合热饮热食保护阳气。如果长期手脚冰凉,可以煲当归羊肉汤适当进补。

不过,阴虚火旺的人士不宜用太补的食材,否则“火气”越补越旺。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而又体质虚弱的人,进补可选择循序渐进的温补方式。例如想喝羊肉汤进补的,可以先喝一小碗,察看身体是否有不适反应,如果有应立刻停止进补;也可找中医辨证体质给出个性化建议。此外,冬季喝茶宜喝温性的熟普和红茶,应减少喝绿茶。

冬季保健 有这六招

一、精神养生。冬天里,必须控制情志活动,切忌大悲大喜,要养精蓄锐。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二、起居调养。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穿衣要适度,过少过薄容易感冒。

三、饮食调养,宜滋阴潜阳。秋冬要注重养阴,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可以吃羊肉、鳖、龟等食物,也适宜吃一些黑色食物养肾,如黑木耳、黑枸杞、黑米、黑豆、乌鸡等。手脚冰冷者可煲当归羊肉汤温补;阴虚火旺者不宜过补。

四、运动调养。“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但冬季晨练不宜过早,要避免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不宜大汗淋漓。

五、防病保健。注意预防流感、麻疹、腮腺炎等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要避免受凉诱发疾病加重,同时也要按时服药控制好基础疾病。

六、应急药物要齐备。年老体弱者冬季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冲动,不吃过寒、过热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畅通。要随身准备救急药物,以备不时之需。(梁超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5178.html

标签: 冬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冬季养生宜“藏” 健康过冬收好这六招” 的相关文章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中医学十分注重气化运动,冬至是阴阳气交接的重要节点;中医注重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五运六气是自然宇宙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22日是冬至,它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一如年节”,民间尚有...

冬日谨防冻疮复发

冬日谨防冻疮复发

中医认为,冻疮虽然病在皮肤上,其实多为素体阳气不足,外寒侵袭,损伤阳气,寒凝血瘀而致。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它是由于气候寒冷、环境潮湿等因素引起局部皮肤产生的一种异常炎症反应,好发于耳部、鼻部、面颊、足跟、手指,症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

冬季高发慢阻肺 日常预防尤为重

冬季天气干燥寒冷,刺激呼吸道,容易引发慢阻肺急性发作。冬季雾霾天气增加,空气中弥漫大量污染物和病菌,经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增加慢阻肺的发病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3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旨在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专家介绍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

未品秋浓已立冬 两藏五防话养生

未品秋浓已立冬 两藏五防话养生

传统中医认为立冬之后应该温补养阳,少吃生冷,不宜干燥。然而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渐冷,气温降低,很多市民开始注意保暖防寒以及冬季滋补。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在中国古代是个很重要的节日。传统中医认为立冬之后应该温补养阳,少吃生冷,不宜干燥。然而随着冬季的到来...

数九严冬谨防燥邪扰

数九严冬是各种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肆虐的季节,这些病毒不仅喜冷怕热,而且喜燥恶湿。因此,在此时节,防燥显得格外重要。 数九严冬,朔风凛冽,此时不仅寒气极盛,而且天干物燥,常有燥邪侵扰。另外,室内使用各种不同的取暖设备,兼之食用一些温热食物,或进补一些营养物品,更会使燥邪加重。需要注意的是,隆冬是各...

三九已至 如何赶走冬季抑郁

随着冬天的到来,一种叫“冬季抑郁”的病,正在悄悄侵蚀患者,有些人常会有无精打采、乏力、失眠、易感“疲劳”的感觉。 “三九”已至,深冬来临,天气更加寒冷。随着冬天的到来,一种叫“冬季抑郁”的病,正在悄悄侵蚀患者,有些人常会有无精打采、乏力、失眠、易感“疲劳”的感觉。 什么是冬季“抑郁” 冬天有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