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中医养生 > 正文内容

中医养生知识问题?谁可以帮我?急啊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8)中医养生81

1.

观点:不治已病治未病。

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2.

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

影响因素:“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3.

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4.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五脏:心、肝、脾、肺、肾

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

5.

勿盲目进补,勿补过偏,辨证进补,虚者补之,盛者宜泻,泻不伤正。

6.

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扶正祛邪,三因制宜,勿犯禁忌

7.

木--肝--目--青--酸 火--心--舌--赤--苦 土--脾--口--黄--甘 金--肺--鼻--白--辛 水--肾--耳--黑--咸

8.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9.

赤色,主热,戴阳证。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

黄色,主脾虚、湿证。

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我是学中医的,以上是参考了课本,以及这几年自己所学所感受的,请多多指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5782.html

分享给朋友:

“中医养生知识问题?谁可以帮我?急啊” 的相关文章

中医养生:出伏后该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出伏后该如何养生?

  8月25日是出伏日,也意味着三伏天终于要结束了。出伏后,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加大,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此时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养生调理呢?今晚我们就跟大家分享下,出伏后的养生知识!    出伏后如何养生?  多吃碱性食物  出伏容易秋乏,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

养生你真的懂吗?这些全靠“养”

养生你真的懂吗?这些全靠“养”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人都讲究“养生”,可是这养生你真的懂吗?不只是食物,睡眠这些调整好,你的身体是不是在健康的范围内你知道吗?养生要看起居、季节等等一些,你的真的明白,还是跟风呢?快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起居养生。  睡眠,人的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医学研究表明,在深度睡眠中,人...

你们对中医养生怎么看?

你们对中医养生怎么看?

中医讲究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大自然养育万物,人只是其一,大自然就像人类的母亲一样,你怎么可以不敬重她,不回报她呢? 上医治未病,把所有可能导致生病的起因,都未雨绸缪地加以防范规避,这当然是最好的养身方法了。 养生贵在先养德,德在而正气存,正气长存,邪不可侵。养德不仅对自身有利,更对社会有益,如...

中医关于养生的原则是什么?

形神一体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的基本观。通俗讲,人有物质身体,同时有元神存在,这才能组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得神者生,失神者死”。形为神之府,神为形之用,二者密不可分,而元神对物质身体具有统领、驾驭作用。所以,养生包括两部分内容:养身,养神。养身很重要,养神更重要。如何养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养生才能保健。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具体都有哪些内容和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有情志养生、节气养生、体质养生、食药养生、运动导引养生、经络穴位养生等诸多方面,最近在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养生适宜技术》,这也是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供中医养生学等专业使用,从操作技术角度整理总结了针法调养技术(包括毫针、耳针、皮肤针、刺络放血、穴位埋线等)、...

中医养生真能延年益寿吗?

谢谢?邀请! 中医养生真的能延年益寿吗! 可以,绝对٩(๑^o^๑)۶可以?! 为什么?人体讲究的是整体平衡,养生之道促使人们追求更高的生存质量,先看,别喷,喷子闪边,这里不欢迎各位。 有时间,有精神者可粗略一看,或许对你我都有一点俾益。 中医养生不同于所谓的药物保健常识,首先人体讲究阴阳平衡,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