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22
秋季的养生要义是防燥护阴,养肺为先,使肺气得平,无外其志。尤应注意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科学调摄和疾病的预防。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六个节气,也即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从立秋到霜降,其气候变化经历了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两个阶段。立秋、处暑、白露这三个节气的气候特点是:暑热未消、秋阳似火,但在处暑以后一般会是早晚比较凉爽。秋分、寒露、霜降时的气候特点是:暑热基本消除,秋凉逐渐加重而转寒。另外,还有初秋、中秋、晚秋之分。故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说。在整个秋季,一般来说,雨水会变少,天气干燥,植物会出现枝叶枯黄、碧草变萎、硕果累枝,自然界的万物多呈收藏之势,西风常起,清轻肃杀肃降之气多现。晴朗之日,碧空如洗,大雁南飞,金风送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作诗赞誉:“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就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碧绿时”。

秋季的养生要义是防燥护阴,养肺为先,使肺气得平,无外其志。尤应注意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科学调摄和疾病的预防。

愉悦心境 防止悲秋

古人有言,应“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精,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即更要培养自己乐观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理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变化,饱尝和领略秋高气爽、金桂飘香、硕果累累、喜获丰收之感和之情,达到心旷神怡、心情舒畅,以应秋日容平和收敛的主气。

调整作息 早卧早起

因早卧顺应了秋日的养收主气,可使神气内敛、志意安宁、养肝阴、敛肺气。早起可多吸纳负离子含量较高的新鲜空气,顺应阳气的生长,使肺气得以舒展,改善脑功能,并帮助智能的恢复,醒脑提神,与日月俱新,与人体生理节律同调,凝集秋日的晨光清露和轻清之气,增强生机活力,故在可能条件下,在保证每晚6~7小时睡眠的同时,适度早卧早起。并注意衣着的适时增减或添加,既不可汗衣久着,过度贪凉,也不宜完全拘泥于“春捂秋凉”之说,尤其是年过六旬或古稀之人,更应根据各人的实际状况适时调之。

饮食调摄 适度均衡

因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且辛味入肺,酸味入肝,辛味能胜酸,故秋日饮食应少辛多酸,以防肺气过盛,出现金克木之象;同时秋日乃燥气当令,易于伤阴,故又应适当选食一些凉润或甘而温润的饮食,或营养价值较高、略具补益之性的饮食,以及应季瓜果、蔬菜。且注意“三秋”选食应略有差异:初秋时节饮食乃以清淡为主,多食瓜果蔬菜、薄粥或清凉饮料,以助清热、防暑、敛汗、补液之需和增进食欲;中秋时节可略增一些药食兼宜的淡补之品,如莲子、百合、银耳、蜂蜜之类;深秋时节,略加一些温润之品,如黑芝麻、核桃仁、红枣、桂圆等健脾益气、补肺养肾之物。当然亦不宜大补、峻补,大量摄入温肾壮阳之物。由于秋季人体消化吸收功能有所增强,容易“长膘”,故尚应有所节制,注意饮食均衡。

动静有度 适量适时

秋日由热转凉转寒,是人们出行活动、锻炼身体的黄金时节,登高爬山、做操、打拳、跑步、跳舞、练气功、旅游等可随时进行,以利胸怀舒展、全身气机贯通,增强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益健康。但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量、有度,剧烈运动不宜过多,旅游应有间歇。因为过度运动不仅无益反需有害,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或身患多种慢性病的人,更应控制量,把握好度,登山、跑步、旅游应量力而行,不要勉强,宜选择散步、郊游、打太极拳等节奏较慢、较为简单易行、易于自控的方式锻炼。人是要动的,但不要完全听信一天要走几万步,一定要达到一个什么旅游目标的“神奇”传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875.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的相关文章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芦根为芦苇的根茎,入肺、胃二经,对于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及预防效果。此外经常按摩迎香穴,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预防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秋季养生得当,对于健康过冬有重要意义。但是错误的养生方法不仅不会给身体带来好处,反而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正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多发期,如何保护身体健康成了养生爱好者关注的话题。专家介绍,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

秋季昼夜温差大 警惕“缠腰龙”缠上身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该病与抵抗力下降有关,秋季由于昼夜温差大,该病毒常在人们感冒、劳累等机体抵抗力差的时候乘虚而入,患病者明显增多。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因为该病在皮肤上表现为带状的红斑和成群的水疱,很有特征,故得此名。...

深秋天已寒 饮食起居防鼻炎

进入深秋,鼻炎患者就诊率明显增多,其中以季节过敏性鼻炎为多,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预防为主。 进入深秋,鼻炎患者就诊率明显增多,其中以季节过敏性鼻炎为多,这与晚秋时节冷空气刺激加上秋冬季节空气湿度相对小,浮尘多,各种花草花粉造成过敏原增加,导致鼻炎患者此时发病增多。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止过敏性...

三方面有效防治秋燥

中医学认为,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最容易损伤肺,因此秋季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预防肺系疾病发生。 在四季气候中,中医将“燥”列为秋季主气,认为“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入秋以来,有些人出现了皮肤发紧、口干舌燥、鼻腔干燥、喉咙发干、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症状并不是一般的...

秋吃豆腐最滋补

中医认为,豆腐性味甘、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清肺润燥、清热解毒、下气消痰、养颜防衰之功。 豆腐是中国人一项伟大的发明,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由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诞生于安徽六安市寿县。豆腐是中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一直被人们誉为“植物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