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补阳振脏腑 时令蔬菜当属“韭”
初春早韭香柔味鲜,脆嫩爽口,确实是色香味俱佳的时令蔬菜,并有“蔬中之荤”之美称。 时值春季,韭菜带着春的气息上市了,也点缀了我们的餐桌。宋代刘子翠有诗云:“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诗中所言的“翠发”,指的就是春天的韭菜。 韭菜因其有“滋补人身阳气,振奋脏腑”功能,故称为“起阳草”或“起阳韭...
舌尖上的“洋槐花麦饭”
麦饭,亦菜亦饭,是陕西地区民间流行的一种特色小吃。 清明前后,北方地区的气温趋于稳定,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人体内部在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内分泌与胃肠道均需要摄入一些营养以适应新陈代谢增加所带来的变化。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在《礼记》中就有“春天食麦和鸡,味酸属木,可补肝”的记载。元...
春食蚕蛹有讲究
中医学认为,蚕蛹性味甘、温、咸、辛,归脾、胃、肾经。有温阳补肾、祛风除湿、健脾消积之功,适用于肾阳亏虚、阳痿遗精、风湿痹痛、小儿疳积等。 “春蚕到死丝方尽”。其实,蚕吐尽其绵绵细丝之后并没有死去,而是在“作茧自缚”中蜕变成了蚕蛹。蚕蛹虽小,但却是药食俱佳之品。 蚕蛹的营养非常丰富,据分析测定,每...
“五色入五脏”不能机械地运用
对“五色入五脏”的理论,我们不能机械地运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把食物的“五色”与“五味”结合起来,再把食物的寒热性质考虑进去,就能使其正确地发挥作用。 说到养生,有一种说法叫“五色入五脏”,是指常吃五种颜色的食物,可以分别滋养人的五脏,具体为:绿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白色润肺、黑色补肾...
美味螺蛳 清热明目
从药用价值来说,螺蛳性寒、味甘、无毒,入足太阳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水、明目的功效,对治疗黄疸、水肿、淋浊、消渴、痢疾、目赤翳障、痔疮、肿毒等具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清明节前夕,江南地区,螺蛳成了人们的餐桌上一道道美味,令人馋涎欲滴。螺蛳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清淡爽口,既是宴席佐肴,又是街头摊...
韭菜毛豆炝虾仁
韭菜毛豆炝虾仁中韭菜与高蛋白低脂肪的虾仁,富含植物蛋白的毛豆同入馔。菜品荤素搭配,营养丰富。韭菜醇香,毛豆绵糯,虾仁滑嫩,口感鲜美,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主料:毛豆100克,虾仁10个,韭菜150克。 调料:葱、姜、盐、蚝油、黑胡椒粉、料酒、花椒粉、橄榄油各适量。 做法:1韭菜洗净切寸段备用。...
清明前后地菜香
地菜,又称“荠菜”,为十字花科荠菜属草本植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长。地菜全株皆可入药,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 和风拂面,清香扑鼻。清明时节,踏青祭祖。走在泥泞的田间小道上,那些黄的花、绿的苗,令人目不暇接。其...
【健康科普】研究发现:全球有20%的人因为饮食问题而死!
科学家的研究完全打破了我们常规的思维印象,因为全球范围内每年造成上千万人死亡的错误饮食习惯并不是糖和油脂吃太多,而是排名前三的致死因素:高盐、低杂粮和低水果饮食。饮食结构问题造成的主要疾病有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肿瘤,也是最终导致过早死亡的重要因素。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可绝不能辜负了这么...
水果蒸了吃 有得必有失
中医认为,水果的性味可以粗略分为寒凉、温热和平和这三类,夏天多数水果性味偏寒凉,蒸煮过后,即改变“性味”,有利于部分体质偏寒的人食用。 北京常女士:前几天去看中医大夫时所交代的“水果性多寒凉,不适合你,要少吃水果”的医嘱,我想问,那将这些水果蒸了以后再吃,可以吗? 常女士的疑问其实也代表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