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 拒燥入里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40
秋天干燥很容易损伤身体,主要表现为由表到里的干燥。皮肤弹性减弱、皮肤起皱、皲裂、脱屑;粘膜干燥,口渴喜饮,眼睛干涩,鼻塞结痂易出血等。燥属外邪,从口鼻、皮肤、汗孔等侵入人体。防治重在拒燥入里,驱燥外出。

秋天干燥很容易损伤身体,主要表现为由表到里的干燥。皮肤弹性减弱、皮肤起皱、皲裂、脱屑;粘膜干燥,口渴喜饮,眼睛干涩,鼻塞结痂易出血等。燥属外邪,从口鼻、皮肤、汗孔等侵入人体。防治重在拒燥入里,驱燥外出。

无论皮肤、毛发、汗孔、口鼻,均为肺所主。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全身之气两个方面。肺主呼吸之气,是强调肺有主司呼吸运动的生理作用,肺是体内外气体变换的场所。也就是说,肺从自然界吸入清气和呼出体内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新陈代谢。张介宾在《类经图翼》记载肺的生理状态:“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肺和胃肠道一起是和外界环境交换的两个重要场所,最易受到外邪伤害。防止肺燥要强藩篱,扶正气。

自然界中的清气是什么,古人不是很清楚。但是他们知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城市环境对人有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风光让人留恋。所以如果“清气”不清,与沙尘、雾霾混杂成了浊气;“清气”缺少了水,成了燥烈之气,那就会首先伤肺,导致肺系疾病的发生。而肺朝百脉,也会通过脉络把病邪传给其他脏腑。

拒燥入里,首先要改善清气。自然界健康的空气称为“清气”,吸入清气是人体气血生成之源。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性,政府也投入越来越大的财力、物力和智力,成效也逐步显现。但创造“青山、白水”实际上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少开车、节约电、不浪费水事虽小,但因人口基数大,大家都行动起来就能形成改善空气质量的洪流。除了室外大环境外,改善室内小环境空气质量也很重要,开窗通风,驱散室内久滞的空气。仲秋后,我国北方室内应开空气加湿器,创造一个舒适的湿度。烟草产生的烟雾是典型的燥热之邪,点燃一支烟,立刻把室内空气质量将为污染级,害人害己不足取。

拒燥入里,其次要保护皮毛。皮肤毛发居于身体的最外,为人体之藩篱,风寒暑湿燥火无不先侵袭皮毛。对皮毛的保护需自内而外,内注重饮水、食物、睡眠。外注重护肤保水,立秋一过,大家逐渐感觉早上洗脸后,面部皮肤有紧绷感,甚至出现脱屑,裂纹。这时,不论男女,都建议加一些保湿霜,尤其是面部、颈部、手足部。户外工作不宜坦胸露背,防风燥侵袭,伤肺入里。口鼻之处宜常以湿毛巾湿敷,张嘴吸入清新湿气,可清心宁神,舒畅情志。

拒燥入里,根在养肺。养肺有三个方面需关注,一方面是润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喜润恶燥,秋季饮食起居都要以润肺为要。大家所熟知的梨子、百合、蜂蜜、豆浆、莲藕、银耳都是润肺良品,其他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都有一定的润肺作用,如柑橘、猕猴桃、柚子、苹果、小白菜、茭白、萝卜等。可以看到,润肺的食物多属清补,性味酸甘,质地清稀,以补津为先,适合肺为清虚之体的特点;不同于鳖肉、泥鳅等滋补肾阴的食物,也补液为主,适合肾为五脏之根的特性。另一方面是补肺气,肺主气,气的生成必须有原料,这个原料除了肺吸入的清气外,还有脾胃吸收的水谷之气,保证合理的营养是补肺气的基础。而山药、大枣、芋头、茯苓、葛根粉、香菇也是补肺气的有益补充。再一方面是宣肺,肺的功能特点是宣发肃降,清气不升,则浊气不降。不能一味润肺,滋阴过度,酿生痰浊。所以滋阴应配合宣肺,紫苏、芫荽、薄荷、萝卜缨、香葱等可以作为佐料在食物中添加,使得肺气得宣,燥邪可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014.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 拒燥入里” 的相关文章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秋季气候多变要提防以下四种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初秋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令。此时节的气候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专家介绍,万物经历了夏季的茁壮成长,初秋是到了收敛生性的时...

初秋战胜“秋老虎” 日常起居“三坚持”

初秋战胜“秋老虎” 日常起居“三坚持”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底到9月中旬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尽管处暑已过,然而多地“秋老虎”仍盛行,闷热、高温、潮湿的天气让很多人胃口不好、消化功能下降,出现乏力、倦怠等症状。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夏秋换季时所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是一种正常的机体调节过程,属于身体的自我保护行为。 初秋时节,不少人都会产生莫名的倦意,整天睡眼惺忪打不起精神,甚至有人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其实,这种疲惫、嗜睡的现象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

秋季养生警惕“秋伤于燥”

“秋伤于燥”多与“肺”脏相应,肺主皮毛,故有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的现象。 近来门诊不少患者普遍反映唇口舌咽干燥,手指甲周围皮肤干燥起皮。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喻嘉言曾在《医门法律》“秋燥论”一篇指出:“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秋分以后之燥,秋伤于燥。”常有言秋分后天气“燥”,而实则霜降前后才为“...

秋季犯困精神差 四大方法解秋乏

秋季犯困精神差 四大方法解秋乏

处暑至秋分时节,早晚温差较大,中午气温仍然较高,暑湿仍较重,湿易困脾,脾主肌肉,故会出现疲惫无力的现象。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到了秋天,总是犯困,没有精神,这是秋乏的表现,专家介绍,秋乏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因为夏季气血充于表,至秋气机下沉,但仍气动于先,血动于后,肌肤腠理多血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