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认识悲秋少伤感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43
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人也很容易触景生情,往往会出现凄凉、忧郁、悲秋等伤感情绪,因此在秋季要特别注意心理养生。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人也很容易触景生情,往往会出现凄凉、忧郁、悲秋等伤感情绪,因此在秋季要特别注意心理养生。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写林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秋窗风雨夕》,头四句为:“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霜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这诗用现代语言可译为:秋天的花朵暗淡失色,秋天的草儿萎缩枯黄,秋天的灯光微弱昏暗,秋天的夜晚多么漫长;秋天的窗前一片萧瑟,已经使人感到无比寂寞,那能受得了凄风苦雨增添的凄凉。过去,人们总认为悲秋是万物凋零,使人触景生情,引起垂暮、忧愁之感。于是“悲秋”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古诗人抒情咏唱的一大基调,由此更加深了人们悲秋的观念。而今,科学发达了,特别是脑科学的发达,揭示人脑的深部有一个内分泌腺叫“松果体”,它对阳光非常敏感,通过神经纤维与眼睛相联系。夏季,强烈的阳光抑制了松果体的功能,使松果体激素分泌减少。立秋以后,北半球白天渐短,尤其在阴雨时节,天色暗淡,松果体开始分泌大量的松果体激素。

松果体激素能调节其他激素的分泌,重点是能抑制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众所周知,甲状腺素能增强新陈代谢,促进机体发育,缺乏甲状腺素则食欲不振、反应迟钝。肾上腺素能促进心跳、升高血压、增加心输出量,升高血糖。这两种激素皆有助于思维活动的增强,使人精神振奋。若这两种激素在血中的浓度降低,就使大脑细胞的功能活动降低,抑制过程增强。于是,人就变得无精打采,善感之人更会愁肠满腹。

明乎此,我们认识了“悲秋”的主客观因素与客观原因,更要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在秋季这一季节自然交替的过渡阶段,不让不良情绪影响身体健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09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认识悲秋少伤感” 的相关文章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芦根为芦苇的根茎,入肺、胃二经,对于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及预防效果。此外经常按摩迎香穴,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预防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 秋风起,天气渐渐的凉了。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中医针对燥邪犯肺的调养法则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 处暑一过,凉爽的秋风逐渐拉开了秋天的大幕,天气一改暑季的炎热潮湿,给人们送来了秋高气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另一种邪气——燥邪也应时而生,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 燥邪是六淫之一,...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秋季养生得当,对于健康过冬有重要意义。但是错误的养生方法不仅不会给身体带来好处,反而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正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多发期,如何保护身体健康成了养生爱好者关注的话题。专家介绍,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秋燥认知的四大误区

秋燥症状并不是多饮水或者简单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便能缓解的,一定要对“证”,才能有效预防。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的意思是天气变冷,露水结成霜。即便秋季带来降雨也不能明显缓解秋燥的环境,反而更让秋凉时节“凉燥”的威力加大。 对于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