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611
中医针对燥邪犯肺的调养法则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

处暑一过,凉爽的秋风逐渐拉开了秋天的大幕,天气一改暑季的炎热潮湿,给人们送来了秋高气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另一种邪气——燥邪也应时而生,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

燥邪是六淫之一,因为它产生于秋季,而秋季介于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之间,所以燥邪会根据时段的不同结合温热或是寒凉之邪,从而有“温燥”和“凉燥”的区别。初秋,暑气未散,温热犹在,燥邪与温热之气相合,则表现为“温燥”;时至深秋,冬季临近,寒气渐起,燥邪与寒邪相结合,则又会表现为“凉燥”。

《内经》上说:“燥胜则干”,清代医学家喻嘉言曾为“病机十九条”补缺说“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燥邪的致病特点以其性干涩,易损伤人体津液为主。另外,秋季主脏在肺,肺与口鼻相通,喜润而恶燥,因此燥邪最易伤肺。

“温燥”因与温热之邪相合,故伤人津液更甚。一旦侵犯人体,临床表现为口鼻干燥、干咳少痰、气逆而喘、咽干喜饮、皮毛不荣等阴津耗损不足之象,甚至可以伤及血络,出现咳血、肢体痿废等。而“凉燥”与寒气相合,侵犯人体时常表现为头痛、恶寒无汗等类似风寒袭肺的特点,只是程度比寒邪较轻,因此有“燥为次寒”“燥为小寒”的说法。凉燥袭人,对津液的影响可能并不是直接的耗损,而是更多地表现为燥邪收敛肃降的特点,从而影响津液的布散,临床则以咳嗽痰稀、鼻塞咽干、不欲饮水为主要表现。

中医针对燥邪犯肺的调养法则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常用的中药如沙参、麦冬、天冬、梨皮等;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常用中药包括苏叶、桑叶、桔梗、枳壳、前胡等,另外还多配合陈皮、杏仁等止咳化痰之品。比如治疗温燥初袭的“桑杏汤”中的君药桑叶既可以宣散风热,又可以生津止渴,同时再加上梨皮、沙参以清肺润肺;豆豉、栀子增强宣散清热的作用,以及杏仁、象贝来止咳化痰,全方共奏清燥润肺之功。

如果单从预防角度来说,在秋季来临之时,可以适当食用木耳、蜂蜜、莲藕、秋梨等滋阴润肺之品来养阴生津,以防燥邪犯肺。另外,还要顾护脾胃,食用山药等肺脾同补的食物,以培土生金,使土旺金顺。

相比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秋天是一个舒适宜人的季节,燥邪虽可伤人,但只要我们针对燥邪的特点,在享受“天凉好个秋”的同时,保护好自身的津液与正气,就会拥有健康,安度秋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86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的相关文章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 秋风起,天气渐渐的凉了。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的情绪会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贴秋膘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

中医认为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对于超重、肥胖的人切忌贴秋膘;对于体重偏低的,特别是属于低体重的,可以适当“贴秋膘”。 夏天炎热的气候,人们往往食欲不振,很少吃肉。进入深秋,日渐寒冷的天气让人们食欲大增,于是在秋天开始变本加厉吃,蔬菜、水果已经满足不了突如其来的胃口,大口吃肉就变成了秋天...

秋季昼夜温差大 警惕“缠腰龙”缠上身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该病与抵抗力下降有关,秋季由于昼夜温差大,该病毒常在人们感冒、劳累等机体抵抗力差的时候乘虚而入,患病者明显增多。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因为该病在皮肤上表现为带状的红斑和成群的水疱,很有特征,故得此名。...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秋季天干燥邪盛 养生首当护好肺

秋季天干燥邪盛 养生首当护好肺

秋高气爽、风干物燥貌似秋天的代名词;秋天养生,养肺护肺是关键,为冬天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打好基础。 秋高气爽、风干物燥貌似秋天的代名词。入秋后,人们常会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这是秋季干燥的气候所致。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既恶暖,又怕寒,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