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方略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94
秋季养生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阿胶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可参考阿胶食谱进行饮食调养。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就是说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

秋收时节天气凉爽,很多人不再苦夏,脾胃似是大开,再加上“贴秋膘”的正当理由,往往堂而皇之地大补特补,一不小心就闹个秋燥。您可以仔细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度过刚刚结束的这个夏天的?能不出门就不出门;长时间在空调房里、吃冰棍、喝冷饮……如此度夏必定脾胃不和,消化功能孱弱。因此,入秋后,虽应适量调整饮食补充夏季消耗的能量,但切记:积累湿寒已久的身体无法自动迅速地切换到“干爽模式”,日常膳食应给虚弱了一夏的脾胃些许缓冲时间。您可以选择一些有营养又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添加了肉类、海鲜的粤式砂锅粥、添加了新鲜蔬菜的牛肉火锅等等,尽量避免油炸、烧烤类食物。等到秋分、霜降时节,脾胃功能逐渐恢复了,再“贴”那些酱卤、红烧偏重口味的肉类也不迟。

秋天,天地和人体的气机趋于收敛,不再生发。换言之,人们在秋天收获的同时,也是在收割生机,这其中带有一股肃杀之气。古语有云:“女子伤春,男子悲秋。”男子属阳,更易与秋冬的阴气相感,看到万物结果,都有了归宿,若是自己在事业或生活上不得志,难免就会失落,心理不平衡。

那古人是怎么应对的呢?

一来是参军,换个地方去释放杀气、建功立业;二来是纳聘,用订婚的事实,让自己担负起即将成为一家之主的担当。二者都是以顺势而为的方式来应对“悲秋”。如今,男士们在秋季盘点人生收获的时候,还多了一个避免愁情满怀、抑郁不得志的方式: 跳槽——重新规划职业生涯。

秋季养生方略

一、饮食调养

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阿胶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可参考阿胶食谱进行饮食调养。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就是说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广柑、山楂、新鲜蔬菜、酸味食品。对于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骨生津。

二、增减衣服

初秋季节中午虽热,但早晚都凉风习习,因此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凉气”的侵袭。但不要穿得太多,捂得太严,以免一穿一脱受凉感冒。

三、谨慎起居

古人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在秋天要早点睡觉,早点起床。

四、加强运动调养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故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跑步、锻炼,这不但是在进行好的“空气浴”,还接受了耐寒训练,使身体能适应寒冷的刺激,为渡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作了充分的准备。

五、保持室内一定湿度

秋季空气中的湿度小,风力大,汗液蒸发得很快,易使人皮肤干裂,毛发也易脱落。故必须注意保持室内具备一定的湿度,并适当补充体内的水分。

六、药物保健

根据秋季的特点,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类制剂。另外,还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阴润燥的中药进行保健,如阿胶、西洋参、百合、杏仁等。

秋季是最需要进补阿胶的季节。传统医学认为,秋冬进补阿胶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秋冬时节进补阿胶不仅能固本培元,使身体正气恢复,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体内的阴、阳、气、血、津液得到充实,使身体能进入到最佳的状态。

秋季是老年人疾病多发季节,此时昼夜温差大,容易诱发感冒及胃肠道疾病。而时序到了晚秋时节,天气渐渐变凉,气候也逐渐干燥,容易出现咽干、鼻塞、咳嗽、声哑、关节酸痛、大便干燥等症状,通常称为“秋燥症”。而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已经出现衰退,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尤其是体弱及患有呼吸道疾病和慢病者更易复发。所以在季节更替之时,老年人更应加强自我的保健意识——

另外,老年人的秋季保健还要预防旧病复发。老年人大多有旧疾,有些病虽然本身与季节关系不大,比如胃病、血压或血糖比较高等,平时病情控制得还不错,但却很可能在夏秋转换的时候因为秋燥、感冒等小问题而引起旧病的发作。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支气管炎等“小病”,不可对这些“小问题”掉以轻心。

起居有常很重要

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老人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对感冒等看似小的问题不可轻易忽视。要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指劳逸有度),情绪平和”,保持“形与神俱”,才是养生之道。尤其是老年人在换季时一定要做到“起居有常”,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而不少老年人参加了一些旅游活动后,身体出现了诸多不适。这是因为旅游一方面让老年人感到疲劳,而且往往吃不好、睡不好。另一方面,旅游前后以及旅游期间的生活作息突然改变了,而老年人的适应能力比较差,不像年轻人三两天就可以自然地调整好,因此旅游一趟回来后,不是血压高了,就是心脏感觉又不舒服了,只好去医院看医生。

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较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饮食 养肺滋阴润肠燥

立秋益肺气滋肾阴,养肝血润肠燥,这是秋天饮食之要。

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鳖肉、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橄榄等。当然,这只是对正常人及血虚、阴虚体质的人而言。若是脾胃功能差,时常脘腹胀满、大便泄泻的,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药膳,因为它们性质偏凉,应该首先调理脾胃功能,再少吃一点滋阴食品和药膳。

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物,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可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杨桃、柚子、柠檬、山楂等。

要吃些温食。初秋时节,仍然湿热,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前人对此颇多赞誉。如《本草经疏》誉粳米为“五谷之长,人相须赖以为命者也”。《随息居饮食谱》谓:“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症,以浓米饮代参汤。病人、产妇粥养最宜。”

着装谨记“春捂秋冻”

保健专家提醒,立秋时节,天气骤然变凉,人们着装还要谨记“春捂秋冻”。

秋季天气骤然变凉,这时候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寒冷,于是有一些人急急忙忙地将厚衣服穿在身上,这种养生之道不可取。

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另外,晚秋气温较低,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避免过多出汗,使阴精耗伤、阳气外泄。

适当地冻一冻虽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但也不能冻得打寒战,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在秋装的选择上,款式以宽松为好,衣料以柔软下垂或棉布料为好。穿薄而多层套装的,比穿厚而单层的衣服保暖性能更好。

“秋冻”也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在进入深秋时就要注意保暖。专家表示,“秋冻”不仅表现于未寒不忙添衣上,还可引申为秋季的一种养生法则。例如睡觉时不要盖得太厚,以免出汗。尤其是冷水浴,是符合“秋冻”的养生法则,应长期坚持。(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曹元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854.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方略” 的相关文章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秋季气候多变要提防以下四种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情志安宁 使秋气平 情绪、...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秋燥伤肺的易感人群大致有:老年人、儿童、体弱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心脏病患者,此外还有长期疲劳、生活不规律等所致的亚健康状态者,这些人由于抵抗力低下,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就容易被秋季的燥邪所伤。 “三伏不到秋来到”,不等秋天真正到来,立秋先到了。立秋过后,白天虽然依然炎热,但至...

秋天养生6要诀 饮食调养吃什么

秋天养生6要诀 饮食调养吃什么

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6个要诀: 一、忌...

深秋天已寒 饮食起居防鼻炎

进入深秋,鼻炎患者就诊率明显增多,其中以季节过敏性鼻炎为多,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预防为主。 进入深秋,鼻炎患者就诊率明显增多,其中以季节过敏性鼻炎为多,这与晚秋时节冷空气刺激加上秋冬季节空气湿度相对小,浮尘多,各种花草花粉造成过敏原增加,导致鼻炎患者此时发病增多。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止过敏性...

初秋天微凉 养胃护胃保健康

秋季是寒暑交替时节,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气温冷暖多变,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很容易导致新病徒生或旧病复发,尤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最为常见。 入秋后,到医院看胃病的人多了起来。由于季节因素,胃病在秋冬季会比夏天多发一些,一方面是天气转凉,大家胃口大开,一下子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