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6法则 滋阴润肺防秋燥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372
秋季气候干燥,而多数蔬菜、水果等有滋阴润燥、清热通便之效。另外也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芝麻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清肃之功。少食辛辣煎炸食品,以免助燥伤阴。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养生保健最重要的是养阴。那么,在秋季到底要如何养阴,才能提高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呢?要安然渡过这个多事之秋,一定要遵循秋季养生的6个法则。

一、动静适宜

秋季天高气爽,空气清新,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冷刺激的防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所以要注意三防:

一防受凉感冒。锻炼时要适时增减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

二防运动损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三防运动过度。秋季人体的阴精阳气正处于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损耗津液。应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做操等,使周身微微汗出即可。

二、谨慎起居

古人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舒达阳气。但起床时不宜过猛过急,可适当再赖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筋骨,对预防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脑血管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较高,发病多在长时间睡眠之后。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流速变慢,血栓容易形成的原因。

三、滋阴润肺

秋燥易伤津液,秋季以肺脏当令,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原则。《素问》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

秋季气候干燥,而多数蔬菜、水果等有滋阴润燥、清热通便之效。另外也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芝麻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清肃之功。少食辛辣煎炸食品,以免助燥伤阴。

   四、预防秋燥

空气中的湿度小,气候干燥,皮肤内水分蒸发很快,易使人出现皮肤紧绷、干裂、脱屑、毛发脱落、口唇干裂、咽痛、便秘等症状。

因此,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适当补充体内水分,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以养阴润燥。饮用时要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原则。为防皮肤干燥,可涂擦各种护肤霜;口唇干裂者可涂润唇膏。

五、调达情志

一般来说,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烦躁或悲愁伤感,所以秋季养生更要注意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以温顺的心态看待一切事物。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多外出观赏风景,听一些轻松愉快的乐曲,可使忧愁顿消,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六、增强抗病能力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春捂秋冻”。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这时要加强防寒锻炼。气温下降时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使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环境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但是秋冻也不要过头,尤其是对有呼吸系统疾病、胃病、关节炎等病史的人,要适当保暖,不受冻,防止旧病复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13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6法则 滋阴润肺防秋燥” 的相关文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秋日养生的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忽视。 进入初秋,暑期的湿热已经消除了一大半。然而,此时气温仍然很高,尤其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农历9月一些地区的最高气温依旧维持在35℃以上,夏暑尚未完全消除,加上秋天雨水增多,湿、热依旧很“活跃”。所以,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

初秋战胜“秋老虎” 日常起居“三坚持”

初秋战胜“秋老虎” 日常起居“三坚持”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底到9月中旬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尽管处暑已过,然而多地“秋老虎”仍盛行,闷热、高温、潮湿的天气让很多人胃口不好、消化功能下降,出现乏力、倦怠等症状。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

初秋不适五对策

入秋之后,秋老虎会给人们带来诸多不适,夏天的“高温多湿”和“紫外线”,加上“寒暖差(室内外温差等)”“空调寒”“内脏寒”还会延续,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和调理。 入秋之后,秋老虎会给人们带来诸多不适,夏天的“高温多湿”和“紫外线”,加上“寒暖差(室内外温差等)”“空调寒”“内脏寒”还会延续...

秋吃豆腐最滋补

中医认为,豆腐性味甘、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清肺润燥、清热解毒、下气消痰、养颜防衰之功。 豆腐是中国人一项伟大的发明,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由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诞生于安徽六安市寿县。豆腐是中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一直被人们誉为“植物肉”...

秋季进补需谨慎 不要“贴膘”

贴秋膘习俗起始于清朝,尤其在北方民间流行较甚。一是因为北方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以肉贴膘好有劲农忙。二是从文化讲,我国唐朝、元、清等朝代,以胖为美,秋季吃好既可防病又可养生。三是北方冬天寒冷,贴秋膘可以御寒,帮助度过漫长的冬季。 “天气转凉,想着给孩子补补营养,没想到越补越吃不下东西,面色蜡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