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适宜低温养生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386
低温养生,并不能简单理解为降低人体温度,而是以降低细胞代谢速度,进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黄帝内经》中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说的就是高处寒冷地,人的寿命长;低处气温高,人的寿命短。目前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多生活在亚寒带和寒带,比如日本和北欧。研究表明,生活在寒带的人,寿命比热带人平均要长10~30岁,就是受益于低温的生活环境。

现代人需要“降降温”

低温养生,并不能简单理解为降低人体温度,而是以降低细胞代谢速度,进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寒冷使细胞分裂慢,新陈代谢也慢,所以衰老来得晚,寿命自然长。

相对中医主张的悠闲与恬淡生活,当下都市生活中的压力,也可说是一种燥热。就如同一个开关,你来回开关次数多了,寿命自然变短。人类生命活动是遵循能量的消耗规律而运作的,消耗越快,寿命越短;而低温养生则能调控“生命能”的消耗速度,使其慢些再慢些,寿命便可随之延长。

现代都市人群因精神压力过大、熬夜以及过食肥甘厚味等诸多原因,造成都市人群体质大都以内热为多,尤以阴虚内热者更为常见。内热、火旺成为许多都市人的体征,也成为百病之源。低温养生则能培养更为合理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节身心的作用。

低温养生现在正当时,俗语就有“春捂秋冻”一说,在秋冬季节阴气旺盛、阳气衰微的时候蓄养阴气,犹如天助。正如给一棵干渴待饮的植物浇水,什么时间最好?春夏阳气盛,养阴犹如中午浇水,会被蒸发浪费掉大半,傍晚浇水则不但蒸发减少,还可以兼得夜露补充。因此说,秋季开始低温养生,就好比傍晚浇水,是最佳季节。

既如此,那如何才能做到低温养生呢?这可不是少穿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要从饮食、环境、睡眠、运动等四个方面着手。

适当吃些凉性食物

从饮食着手。一是低温烹调。低温烹调能减少高温烹饪时致癌物出现的几率,又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食物中的养分,可谓一举两得。二是少吃偏热的食物,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做调节。麻辣烫、火锅等现代人爱吃的食物会给秋燥“火上浇油”,凉性食物有助于身体气息平衡,去除燥热,比如水鸭、鱼虾等体温偏低的肉类食物,稻、藕、笋等水生植物,大白菜、萝卜等蔬菜,冬菇、蘑菇等背阴处生长的菇类,冬枣、苹果等秋冬季成熟的水果,可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三是饭吃八分饱。进食越多,产生的热量也越多,易使体温升高。国外研究显示,少食可使动物体温下降,使其死亡几率降低1/3以上。

切忌夜生活过度

从睡眠着手。一是睡个“低温觉”。我们的体温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晚间9~11点开始下降,凌晨1~3点降到低谷,清晨8点左右开始缓慢上升,晚餐后(晚7~9点)达到顶峰。因此夜间睡眠是“低温养生”的好时机,必须杜绝熬夜,每晚要确保7~8个小时的睡眠,切忌夜生活过度,甚至通宵达旦地疯玩。二是避免“光压力”。在灯光中入睡会导致体温上升,使人体产生“光压力”,影响正常代谢功能,因此最好在黑暗的环境中入睡。

多接近绿色植物

从环境着手。一是多接近绿色植物。室外多栽种树木与绿色攀爬植物。比较起来,植物蒸腾吸收热量的贡献大于树木遮挡太阳辐射所减少的热量,“双管齐下”效果更好。二是弃用厚重的窗帘。换成薄些的、看起来淡雅清爽的轻纱或者棉质窗帘。三是家具也降温。多采用造型简洁、色调偏冷的藤、竹、木制品,达到吸收部分热量之目的,发挥辅助降温作用。四是尝试冷光灯。

多做瑜伽等慢运动

从运动着手。一是来一场自然之旅。多到河湖、高山、森林、峡谷等处做深呼吸。这样可以更多地采吸自然阴气,以收滋阴之功。二是常温沐浴。平时洗澡时,无论盆浴或淋浴,水温不必高,桑拿时房间的温度也不宜太高。温泉有滋润身体之功效,但不宜长期频繁浸泡热温泉。三是多做瑜伽、普拉提、太极拳等慢运动。游泳也是值得推荐的好运动,因为在水中消耗的热量要明显高于陆地,降温效果会更好一些。

5类人不宜“秋冻”

“低温养生”是个综合的概念,不能简单理解成一味的贪凉。专家提醒,践行低温养生,要避免四个误区。

一是少穿衣。在气温低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保暖。

二是开空调。“低温养生”注重的是自然环境下的“低温”对人体的调节,大热天开空调有悖“低温养生”的原则。

三是喝凉水,吃冷饮。中医讲究少食“生冷”,与人体温度接近的食物才更养生。

四是不分人群。适当“秋冻”的确可增强人体耐寒能力,但并非人人适宜,五类人不宜“秋冻”:心血管病患者,深秋的低温和多风是心脏病的诱发因素;胃溃疡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原有胃溃疡再次发作;脑血管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寒冷空气会对患者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使这类疾病复发或加重;老寒腿患者,腿部常有酸麻胀痛或沉重感,在受寒时症状易加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135.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适宜低温养生” 的相关文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秋日养生的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我国古人养生很重视顺应节气的变化,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所以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立秋过后,天气虽然炎热,但已是阳降阴生之季。年轻人对季节变化可能不敏感,但年老体虚的人则要注意早晚加减衣服。 阳历8月里包括两个节气:立秋和处暑。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从这天起,气温应该逐渐下降,但事实上,进入立秋后天气还是很热。不仅南方如此,就连北方地区也没有黄叶飘零的现象,只是昼夜温差加大而已。...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中医顺应四时养生原则,秋冬养生宜“养收”,入秋后养生要注意以下“四原则”。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日,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即指暑去凉来。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

秋天养生6要诀 饮食调养吃什么

秋天养生6要诀 饮食调养吃什么

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6个要诀: 一、忌...

秋季昼夜温差大 警惕“缠腰龙”缠上身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该病与抵抗力下降有关,秋季由于昼夜温差大,该病毒常在人们感冒、劳累等机体抵抗力差的时候乘虚而入,患病者明显增多。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因为该病在皮肤上表现为带状的红斑和成群的水疱,很有特征,故得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