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贴秋膘营养均衡方为好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42
贴秋膘”的方法就是吃厚味的美食佳肴,首选吃肉。这和当时物质匮乏,人们吃不饱饭、食肉较少有一定关系。

  眼下,虽然秋老虎的余威尚在,但毕竟日渐势微。食欲不振的苦夏过后,人们的胃口渐开,于是街头羊肉汤馆、火锅店的食客又开始络绎不绝,“贴秋膘”的说法让人们为自己饕餮一番找到了借口。

“贴秋膘”是古时北京、河北一带的风俗。因为伏天人们胃口差,不少人都会消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入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到立秋时,对比体重的变化来检验胖瘦。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比较简单,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因为“苦夏”瘦了需要“补”,所以就选在立秋时“贴秋膘”。

“贴秋膘”的方法就是吃厚味的美食佳肴,首选吃肉。这和当时物质匮乏,人们吃不饱饭、食肉较少有一定关系。所以,人们便趁秋收物质丰盛时多多吃肉。生活中,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秋补宜慎  调理肠胃

夏日酷热,人们普遍胃口欠佳,不少人体重减轻,到了秋天,胃口恢复,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营养物质的摄入,如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鸡、牛、羊肉等,以补偿夏季体内能量消耗造成的营养匮乏。

但是,由于夏季人们常进冷食,脾胃功能下降,如果一入秋就大量进补肉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厌食、腹泻等症状。因此,不妨先补充一些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蛋等,给肠胃一个调整适应期。

营养均衡  控制脂肪

“苦夏”过后,不少人除了食补外,还买来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做药膳。但是,现在“贴秋膘”应该提高到新的层次,要讲究营养均衡,合理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元素,并控制脂肪、盐、糖的摄入量等,以此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秋补”时,除了适当补充肉类食物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也要多吃,要全面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体内酸碱平衡。长期缺失的营养一下子是补不回来的。虽说不要求每天必须摄取均衡、全面的营养,但两三天内应保持一个相对的均衡,否则会导致人体某种营养素缺乏,损害健康。

多吃甘酸  少食辛辣

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

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养阴滋润作用的食品,如生藕能够清热生津止渴,熟藕则能健脾、开胃、益血;莲子既能祛余暑,又能滋补强身。此外,百合、山药、蜂蜜、银耳、苹果、香蕉、葡萄、菠菜等都是不错的秋补佳品。既然要防燥,就要少吃一些辛辣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另外,油炸食品要少吃。

定时定量  健身强体

立秋之后,我们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定时定量、润燥强体。

随着天气转凉,人的食欲大增,适当“贴秋膘”有益于体力的恢复,但若补得太多,则易导致肥胖。避免肥胖要注意饮食调节,可以吃些低热量食物。

另外,还要趁着秋高气爽,多进行运动锻炼,不妨去户外跑步、跳绳、做操、打乒乓球等。外出旅游也是不错的选择。也可到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之处短期居住,以调理身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148.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贴秋膘营养均衡方为好” 的相关文章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 秋风起,天气渐渐的凉了。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中医认为,从立秋开始,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 “春捂秋冻”的道理没错,但年轻人即使体质好也应“冻”得适度,“秋冻”不当,会招来“裙装病”——大冷天穿得太少落下关节炎;名为寒冷性脂膜炎的皮肤病,也常常会袭击那些为了美丽...

初秋战胜“秋老虎” 日常起居“三坚持”

初秋战胜“秋老虎” 日常起居“三坚持”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底到9月中旬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尽管处暑已过,然而多地“秋老虎”仍盛行,闷热、高温、潮湿的天气让很多人胃口不好、消化功能下降,出现乏力、倦怠等症状。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所以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秋天气候干燥,人们常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本身有呼吸系统宿疾的患者也容易复发。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外...

秋季养生警惕“秋伤于燥”

“秋伤于燥”多与“肺”脏相应,肺主皮毛,故有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的现象。 近来门诊不少患者普遍反映唇口舌咽干燥,手指甲周围皮肤干燥起皮。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喻嘉言曾在《医门法律》“秋燥论”一篇指出:“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秋分以后之燥,秋伤于燥。”常有言秋分后天气“燥”,而实则霜降前后才为“...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人体最易失守的防线。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我们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咽痛等现象。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