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暑热苦夏最难度 避暑、养心、养脾和养阳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555
夏季天气炎热,雨水偏多,此时暑湿邪气易乘虚而入,导致人体湿邪困阻,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倦;针对夏季常见的中暑,也就是中医说的阳暑,藿香正气类制剂并不适合。

进入夏天,尤其是炎热的三伏天,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令人难受的日子,整天湿热黏腻,没精打采。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少人分享经验:常备藿香正气,只要身体不舒服,统统交给它来解决。专家表示,藿香正气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药”,安然度夏关键要做好养心、养脾、避暑、养阳四件事。

夏季无病三分虚

夏季天气炎热,雨水偏多,此时暑湿邪气易乘虚而入,导致人体湿邪困阻,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倦。另外,如今人们普遍贪凉吹空调、吃冷饮等,伤了人体阳气,很多人会有低热、身体倦怠、疲倦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因此也就有了“夏季无病三分虚”的说法。

藿香正气类药物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藿香正气类药物?专家说,关键是认准是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即内有湿滞脾胃,又外感风寒,脾胃运化失常,暑天因天热贪凉,骤遇冷风或过嗜冷饮所致的如感冒或胃肠道疾病。

针对夏季常见的中暑,也就是中医说的阳暑,藿香正气类制剂并不适合。这种中暑通常是由日晒、出汗过多、饮水不足、暑热侵袭引起的,治疗应以解暑降火、养阴解热为主。误用藿香正气类制剂,反而耗人津液,发散气血,结果会适得其反,加重病情。另外,外感风热夹湿,出现发热重、咽喉红肿疼痛、痰黏或黄、口渴等症状者,也不可服用藿香正气。

安然度夏做好四件事

那么,在三伏天里,我们应该如何缓解苦夏,保持精神振奋?专家表示,要做好四件事:

养心

暑热季节,骄阳似火,热气蒸人,容易情绪激动,心烦急躁,易怒发火,对健康非常有害。因此,要重视心神的调养,保持一个淡泊宁静的心境,这对夏季养生极为重要。

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娱活动,如下棋、游泳、打扑克等。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参加夏令营、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活动,这样既使人心旷神怡,又可以锻炼身体。

养脾

长夏在五行中属土,与中医五脏之脾脏相应,而脾最恶湿喜燥。所以夏季多患脾胃病,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如果大量进食生冷瓜果,更易损伤脾胃。

所以应及时调理好饮食,营养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负担。如进食过于油腻,会加重胃肠负担,建议饮食清淡,可以各种粥为餐,如茯苓薏仁粥、山药粥等作为食疗,起到益气健脾、清暑利湿的作用。另外,甜可伤脾,需严格控制糕点、含糖饮料的摄入。

避暑

夏季“暑易伤气”,即炎热的天气容易耗伤人体正气,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中暑),此时要注意防暑降温。如果出现舌质红、舌苔少,可以使用清暑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平时还可以用荷叶泡茶饮,适当吃些西瓜、冬瓜、绿豆汤。最好在午饭后睡一会儿,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消除疲劳。外出时要戴遮阳帽、打伞等,避免在烈日下呆得过久。湿衣服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以免暑热并袭,身生疮毒。夏季不宜长时间劳动,要防出汗过多,汗多伤气。

养阳

《黄帝内经》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阳气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靠人体阳气。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健康的关键。

夏天人体容易出汗,出汗离不开阳气的推动作用。如果汗出的多,伤的不仅仅是阴,时间长了就是“阴阳两伤”。大汗以后,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此外,天热时人的本能反应是寻求降温,但如果降温过了头也会伤阳。比如夏天喝冷饮、吹空调、吃冰西瓜这些举动均会伤到阳气。

夏天养阳很重要

适当晒晒太阳

夏天也要适当晒太阳,不花钱却有效,能防止骨质疏松,也有助于卵巢功能的稳定,这是中医所说的“以阳养阳”。早晨9点多或下午四五点钟,晒15分钟左右,别忘了多晒晒背,因为背上有督脉,主一身之阳。在晒太阳的同时注意勿晒伤皮肤。

增加户外活动

运动非常重要,因为“动则阳生”。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等项目均可。要增加户外活动,多见阳光,令身体与自然直接接触,阳气就被调动起来,增强卫外功能,尤其可以增加抗寒的能力。

空调不宜太冷

空调温度以26℃~27℃为宜,睡眠时还应再高1℃~2℃。在空调房内腰腹不可暴露于外。特别是大汗淋漓时不要马上进入空调房间,否则最伤阳气。

少苦寒节冷饮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在饮食上应少苦寒,节冷饮(如现在流行喝的凉茶)。适当食韭菜、芥菜、葱、蛋类、肉类、生姜等,也可选用鲜荔枝、桂圆等水果。

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是养阳的最好方法,需适时休息,夜则入眠,晨则起床,使起居合乎天地规律。夜晚睡觉时敛藏阳气,让阳气休息,至早晨一觉醒来,人体阳气随太阳而升发,充满朝气与活力。

中药内服外治

养阳可以通过食疗、中药口服等方法进行。还有一个非常方便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医外治法,如中药泡脚、艾灸、火罐、刮痧、穴位帖敷等。利用温性药物,加以温热的刺激及夏季阳气旺盛之季,三者合一,以阳养阳,因势利导,不经消化道吸收和肝脏的代谢,不用担心有上火等副作用,收效明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19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暑热苦夏最难度 避暑、养心、养脾和养阳” 的相关文章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入夏后,暑、湿当令,且常夹有火热之气,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因此,入夏后人们养生保健的总体要求有以下6...

夏日高温影响人体各个系统 加强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夏日高温影响人体各个系统 加强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在夏日的高温下,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可引起许多疾病和症状,所以夏天应特别加强养生保健。 从气象学来说,每五日为一“候”。当平均气温每候高于22℃时才是夏季的到来。每候平均气温等于或大于30℃才算酷热期,三伏天正值酷热期,所以俗语说:“热在三伏”。三伏天在我国最热的地...

夏季养生重养心 日常生活5注意

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专家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立夏”节气,意味着夏季的到来。夏季伊始,如何养生才利于健康呢?专家介绍,中医讲究天人相应,立夏后,人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专家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

夏季各地暴雨多 雨后保健防湿热

夏季空气潮湿,且温差大,容易诱发风湿病或加重病情,表现为关节肌肉酸痛不适、肿痛发热、僵硬不利等。 最近全国各地连续的暴雨,不仅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也给人的身体带来不适。那么,如何在闷热潮湿的夏季,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高发,下面来听听专家给出的建议。 保持皮肤干燥 每逢夏季暴雨过后,皮肤科接诊的...

夏天养好肺 秋冬少受罪

夏天养好肺 秋冬少受罪

盛夏,人体的阳气会达到一年中的高点,外界暑热骄阳,躲在体内的寒邪、痰湿最容易被赶出来。对于已经有肺部疾病的人来说,相比寒冷的冬天,患者夏季感觉最舒服,是稳定期康复治疗的“黄金季节”。 肺不仅掌管人体的呼吸,还协调辅助心脏,管理全身气机、血液、津液的运行,并且促进尿液和大便的排泄。与此同时,肺也...

夏防紫外线 选对防晒服是关键

夏防紫外线 选对防晒服是关键

选防晒服除了考虑防晒效果,还应考虑防晒服的透气性、厚薄、款式等其他要素。 炎热夏天,面对高温烈日,家在北京市昌平区的常女士,在夜市路边一个摊点上购买了一件防晒服。常女士闻到防晒服有一股人工皮革的气味,以为回去洗一下再穿就可以了。没想到水洗后穿上闷出一身汗,而且皮肤上冒出不少小红疹,瘙痒难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