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顺应天时调养以健康度夏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86
夏季人体心火旺,肺气衰,人应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夏天太阳升得早,落得晚,昼长夜短,相对来说我们也要睡得稍晚。加之天气闷热,容易出现睡眠不足。中午适当午睡,补充能量,消除疲劳,保持精力旺盛。

夏季三个月,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这一阶段气候主要特点有三个,夏热夏长:夏季阳气旺盛,天气炎热,太阳早升晚落,昼长夜短;多雨挟湿:夏季天气变化迅捷,骤雨无时,加之天气炎热,地气上蒸,易挟湿气,尤其是江南“黄梅”雨季,更易多湿;阳气易泄:夏季烈日酷暑、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腠理开疏,汗液易泄,阳气易随汗外泄。

《黄帝内经》早有“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之明训。中医养生注重调整天人关系,强调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时、节序、运气的变化,以调整起居饮食,调摄情志,最后达到“欲求最上之道,莫妙于治其未病”。

针对以上要点,结合今年夏季气候、运气特点,谈谈夏季顺应天时的调养。

夜卧早起加午休

夏季人体心火旺,肺气衰,人应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夏天太阳升得早,落得晚,昼长夜短,相对来说我们也要睡得稍晚。加之天气闷热,容易出现睡眠不足。中午适当午睡,补充能量,消除疲劳,保持精力旺盛。

现在许多上班族或学生午休都是趴在桌子上,这样容易导致大脑缺血而产生头晕、耳鸣、乏力等症状,还可导致眼睛局部充血,时间长了会损害视力;以双臂做枕垫,影响上肢血液循环,会造成慢性神经损伤。有条件的尽量躺卧。另外,午休时间不宜过长,30分钟至1小时即可。

避暑适当防太过

夏季人体毛孔疏松,阳气趋于表,避暑、乘凉实为必需。但应注意预防因热受寒,预防空调病,不要贪凉饮冷、过食冰凉,不要室外露宿,以免患暑湿感冒。空调温度一般宜在25℃~28℃。尤其是今年夏季,按照五运六气理论,容易出现脾胃虚寒症,容易出现腹泻,更应注意日常饮食起居不要贪凉。

此外,今年的在泉之气为厥阴风木,下半年可出现风气盛,肝气旺、肝木克脾土,出现胸痛、胁肋部疼痛、腹胀、便溏、泄泻等病症;甚至出现外风侵扰或肝风内动,尤当注意防“风邪”,睡觉时电扇不宜直接吹,以防风邪外中,出现面瘫等症。

运动锻炼五注意

夏季适度锻炼,有利于增强心功能、保持血管弹性,增加肺活量,健运消化功能等。但要注意:时间安排要合理,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运动项目要合适,宜慢跑、散步、太极拳、游泳等有氧活动。适时补充水分,出汗过多,可喝淡盐开水,防止脱水。大汗过后要擦干,不要急于用凉水冲澡。户外活动不宜暴晒、久晒,以防中暑。

酌饮绿茶有益处

夏日炎热,人的体力消耗多,精神不振,这时以品绿茶为好。绿茶属未发酵茶,性稍偏寒,“寒可清热”,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有研究认为,绿茶对口腔和轻度胃溃疡有加速愈合作用。而且绿茶营养成分较高,还能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绿茶冲泡后水色清冽,香气清幽,滋味鲜爽,夏日常饮,清热解暑,强身益体。绿茶还有抗癌的作用。需注意的是,新茶如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应存放1~2周后再喝,不可盲目追新。

惜气存精更养神

中医养生更注重养心、养神,追求“形与神俱”。所谓保养精气,须以养神为先;养心之法,皆可养神。金·刘完素《黄帝内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说“顺四时起居法,所以调其神也。”

夏季在五行属火,在人体应心,尤其是今年的运气特点容易出现“邪害心火”,故养心就更显得重要了。明人龚廷贤《寿世保元》有诗云:“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炎炎夏日,拂去尘俗的喧嚣与繁华,觅一处幽静,沏一杯绿茶,燃一支檀香,赏一篇佳文,……,纵使户外骄阳似火,心静也会凉意自生,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论“夏三月,……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时品味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的名言,当别有一番心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254.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顺应天时调养以健康度夏” 的相关文章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不同程度地出现手足麻木、头痛、咽喉痛、神经痛以及肠胃不适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汽车空调给驾车族带来了一个清凉的世界。但是,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是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

夏季谨防血黏度增高

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多,体内容易缺水,若水分不能及时补充,缺水更加严重,可使血黏度增高,促使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因而诱发中风、心梗、心绞痛等疾病。 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多,体内容易缺水,若水分不能及时补充,缺水更加严重,可使血黏度增高,促使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因而诱发中风、心梗、心绞痛等疾病。因...

夏天驱蚊方法及叮咬后处理

被蚊子叮咬后,很大程度会出现皮肤痕痒、红肿等症状,这时可用氨水、香皂水等氨水涂抹被咬部位进行缓解,这样能在数分钟内止痒。 夏天被蚊虫叮咬是常事,我们却习以为常认为没什么很大的问题。事实上蚊虫叮咬不仅仅会伤害我们的皮肤,有时候还会带来一些传染疾病,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如何预防蚊虫叮咬。 驱蚊方法介绍...

安度夏日 清暑利湿健脾胃

中医认为,暑邪为阳邪,炎热升散,伤及人体后,可上犯头目,内扰心神,严重者导致高热心烦、面赤烦躁等暑热证。 夏季天气炎热,昼长夜短,降雨增多,湿度也逐渐增加,让人感觉湿热难耐。即将进入小暑时节,小暑节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人体阳气在外,脾胃相对空虚,很容易出现寒热错杂的状况。 脾脏位居中焦,...

夏天主长 养生重以养心

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夏练要以静为主,采取不劳形神、不伤津液的方式进行锻炼。 夏天是阳长阴消的极期,凉风动水,荷叶卷着蜻蜓的影子,听来很消夏,可小“心”慌慌。暑热逼人多流汗,易伤心血。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夏练要以静为主,采取不劳形神、不伤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