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道家养生方二则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573
冬季气候干燥而蕴湿,故当益肺金养肾水以利渗湿,应养肾水,益肝木,以利疏泄。因而,养生须善择食,以驱寒生热,补肺养肾为宜。

冬季气候干燥而蕴湿,故当益肺金养肾水以利渗湿,应养肾水,益肝木,以利疏泄。因而,养生须善择食,以驱寒生热,补肺养肾为宜。

冬季所饮之食以味甘、性湿、平为主。诸如洋葱、芥菜、萝卜、甘蓝、羊肉、百合、莲子、大枣、糯米、玉米、黑豆、胡桃肉等。

冬季养生保健方

玄真迎春:“玄真迎春”乃道家养生食方。食方之名源于《抱朴子·仙药》之说。

食方:黑豆40粒,枸杞子24粒,红枣7枚,山药5段(寸许一段),玉米一两。

食法:将黑豆、枸杞子、红枣、山药、玉米同入瓷罐或砂锅之内,加水2500毫升,文火煎煮半小时,分早、晚食之。

元洲琼浆:“元洲琼浆”乃道家养生食方,食方之名,源于道家相传典故。

食方:冬虫夏草5只,莲子16个,鹌鹑蛋5个,红枣7枚,百合35瓣。

食法:将冬虫夏草、莲子、鹌鹑蛋(煮熟剥皮)、红枣、百合同入瓷罐或砂锅,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煮至800毫升,分早、午食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39.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道家养生方二则” 的相关文章

《素问·移精变气论》的养生要点

“移精变气”在治疗疾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和五脏之气,能够转移人的思想注意力,缓解有害的精神因素对人体的刺激,从而能够阻止脏腑所发生的病理变化,以使脏腑精气饱满,亦有益于神气的潜藏。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

梨为秋季佳品

秋天干燥、风大是最明显的特征。因此平时要注意除燥,晚上睡觉时要注意关窗以防秋风伤害身体。而梨有润肺化痰的功效,改善秋燥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秋天干燥、风大是最明显的特征。因此平时要注意除燥,晚上睡觉时要注意关窗以防秋风伤害身体。而梨有润肺化痰的功效,改善秋燥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人们在描写秋天时总会...

《养老奉亲书》与老年养生

《养老奉亲书》成书于公元1085年之前,作者陈直生平不详,仅知曾为承奉郎,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为泰州兴化县令。该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关于老年养生的中医专着,书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老年人的食疗、起居、精神调摄等多方面的事项。 《养老奉亲书》成书于公元1085年之前,作者陈直生平不详,仅知曾为承奉郎,于宋...

《内经》论精神情志养生

所谓调节精神情志,主要是指对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的调节,即应保持心态的安闲清静,控制意志,减少嗜欲,情志适度等。笔者现将其分成精神调节、情志调节两方面进行论述。 当代社会由精神情志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愈来愈多,现在疾病谱的改变也充分说明了精神情志致病的广泛性。因此,对精神情志方面的养生保健必须引起...

温饮黄酒能御寒

中医认为黄酒性大热,味甘辛。有行药势,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等功效。热饮之甚良。中医中药用酒炮制药材历史悠久。 在北方,每到冬季,人们通常喜欢喝白酒御寒。其实,白酒不能御寒,只会越喝越冷。有句老话叫“饭后暖,酒后寒”,说的就是白酒。酒类中,御寒效果最佳是黄酒,尤其...

儒家养生思想

儒家学派对中华民族精神生活影响很大,自然也影响到养生学。 儒家学派创始于春秋末期,后世把孔子、孟子作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被后世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封为正统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生活影响很大,自然也影响到养生学。 养生理念: 修身养性:仁德、孝道; 中庸平和:和为贵,欲而不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