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初夏养生你做对了吗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78
民间历来有预防疰夏的习俗。预防疰夏常始于“立夏”前后,初夏时节正是预防疰夏的关键时段。这一时段要多参加体育活动,注意保护脾胃,不食或少食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

初夏来临,这一时段是从春到夏的过渡阶段,保健养生的方法也很多,做到如下三个方面,定有益身体健康。

耐热锻炼每天进行

研究表明,经常处于高温环境中,热应激蛋白的合成增加,使人体的热耐受力增强,再进入高温环境中,人体细胞的受损程度就会明显减轻。进一步研究还揭示,获得或提高热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耐热锻炼,即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下锻炼,以达到适应更高温度环境的目的。而初夏这一时段,日平均气温的变化正好符合“逐渐升高”的特点,所以是耐热锻炼的最好时机。

初夏耐热锻炼具体如下:每天抽出一小时左右室外活动,可根据天气情况,选择气温在25℃左右、湿度在70%以下的环境,散步、跑步、体操、拳术等,每次锻炼都要达到发汗的程度,以提高肌体散热功能。但也不可过分,尤其当气温高于28℃、湿度高于80%时,要减轻运动量,以防中暑。同时,在这一时段内,要尽可能不用电风扇、空调(梅雨或湿度较大时,可用空调抽湿),使室内温度经常保持在22℃以上,湿度保持在60%左右。经过初夏一个多月的耐热锻炼,盛夏来临之时,即使室内气温在28~31℃,室外气温在36~39℃以上,人体也不会感觉太热。

防“湿”从初夏开始

初夏时节潮湿条件下产生的霉菌及其代谢物,经呼吸道吸入或摄食被霉菌污染的食物,即可引起呼吸道过敏症状,轻者鼻塞、流涕、打喷嚏,重者呼吸困难,喘息不止,并极易引发食物中毒。这种“湿”气象条件,还极易诱发人体其他病症,例如,一些风湿病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难忍、四肢无力的症状;同时还易引起旧伤复发,出现神经痛。中医将导致人体生病的过高湿度称为“湿邪”。

初夏时节防“湿”,要从日常衣食住行方面着手。初夏时节阴雨天或雾天要少开窗户,而当室外艳阳高照时,适当开窗通风,居室内可安放部分祛湿剂或干燥原料来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出现“高温高湿”天气时,可使用空调降温、抽湿的功能,将气温降至18~20℃、相对湿度降为50%~60%;初夏穿衣应选择具有较强吸湿能力面料(如全棉)制成的宽松服装,要经常晒被褥,勤洗澡,勤换衣;饮食要清淡,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消热利湿食物,使得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如绿豆粥、荷叶粥、小红豆粥等;要避免外感湿邪,万一在室外涉水淋雨,回家后可饮服姜糖水,如有头重、身热等症状,可服用藿香正气丸等药物。

疰夏要及早预防

疰夏,也称注夏,又称夏痿,是由于体质虚弱和天气暑热所产生的一种季节性病症。中医理论认为,素体脾虚者,在气候炎热、雨湿较多的夏日,天暑下逼,地湿蒸腾,湿热相合,导致疰夏,表现为心烦、身倦、汗多、食减、消瘦等症状。现代医学也证明,夏季高温下,人体生理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平衡易遭破坏,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常不稳定,精神往往萎靡不振,有时伴有头痛和失眠。由于高温下肾脏排泄功能大大减弱,影响了胃肠消化液的分泌,轻者食欲不振,重者会导致胃肠病症,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民间历来有预防疰夏的习俗。预防疰夏常始于“立夏”前后,初夏时节正是预防疰夏的关键时段。这一时段要多参加体育活动,注意保护脾胃,不食或少食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要保证适宜的睡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另外,在盛夏到来之前,可服用一些如香砂六君丸、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丸等药物,以达到有效预防目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43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初夏养生你做对了吗” 的相关文章

暑热苦夏最难度 避暑、养心、养脾和养阳

暑热苦夏最难度 避暑、养心、养脾和养阳

夏季天气炎热,雨水偏多,此时暑湿邪气易乘虚而入,导致人体湿邪困阻,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倦;针对夏季常见的中暑,也就是中医说的阳暑,藿香正气类制剂并不适合。 进入夏天,尤其是炎热的三伏天,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令人难受的日子,整天湿热黏腻,没精打采。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少人分享经验:常备藿...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入夏后,暑、湿当令,且常夹有火热之气,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因此,入夏后人们养生保健的总体要求有以下6...

夏季炎热警惕冰箱病,正确使用冰箱4要点

夏季炎热警惕冰箱病,正确使用冰箱4要点

夏季炎热,很多人都喜欢冷饮或者从冰箱取出食物直接食用,为此专家提醒这种习惯一定要警惕“冰箱病”。 夏季炎热,很多人都喜欢冷饮或者从冰箱取出食物直接食用,为此专家提醒这种习惯一定要警惕“冰箱病”。 1、冰箱头痛 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如果立即进食,将明显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头部血管痉...

初夏时节谈养生

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汗出,“汗”为心之液,消耗体力的运动对身体都会有一定损伤,所以,此时运动不可过度出汗。 咽喉肿痛、嘴角长泡、脸上冒痘、动不动就想发火……李先生这些天总感觉不太舒服,特别是假期,走亲访友、忙忙碌碌、生活不规律,这种症状更是加剧。虽说不是什么大事,但也挺影响心情和正常生...

暑季养生要则

中医认为暑季人体阳气外浮,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这一季节尤其要注意养生。 中医认为暑季人体阳气外浮,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这一季节尤其要注意养生。 暑季当防中暑 暑季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曝晒,注意室内降温,保证充足睡眠,讲究饮食卫生,以防中暑。一旦...

炎夏宜养心

夏天,天阳下济,地热上升,气候炎热为四季之最。“人与日月相应”,在人体五脏之中,心属火,与夏相合。 夏天,天阳下济,地热上升,气候炎热为四季之最。“人与日月相应”,在人体五脏之中,心属火,与夏相合。因此,安度夏日,首当养心。 暑为夏季主气,“在天为热,在地为火”,最易入心。暑邪内伤“心神”,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