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养生补气血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27
夏天,人的气血由内向外走,外面的气血越来越旺盛,而里面的阳气就相对不足了。

我们每个人,如同落叶树,春天的时候开始发芽,气血开始向外走;到夏季,所有的气血到了外面,所以枝繁叶茂;而秋风一起,树叶一落,气血从外向里走;到冬天,外面的树叶没有了,所有的营养都到根部去了。人也是一样的,春天的时候气血由内向外走,到夏天气血都已经到外面了,里面就相对不足了。故而,人们在夏季应注意补气血。

空调要少开  流汗才健康

老百姓常说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作病——这是什么意思呢?

冬天由于气血闭藏,储藏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冬天不很好地储藏阴精,春天时容易得热性疾病。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这时候如果经常开空调,代谢不畅,能不得病吗?

农村很多上百岁的老人都住平房,因为平房冬暖夏凉,这些老人得地气,能长寿。现在大家都住楼房,不得不用空调,空调出来的是透骨头的冷风,年轻人阳气旺盛可能不觉得,人过中年,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就觉得透骨的凉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天的热风,夏天的寒风都是与时令季节不同的风,就是贼风,对身体健康不利。

夏天,人的气血由内向外走,外面的气血越来越旺盛,而里面的阳气就相对不足了。这时候要用点西洋参辅助你的阳气,夏天特别热,出汗特别多的时候会觉得心慌气短,因为汗液出去的同时,阳气扩散了。中医会让你吃点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这么吃不会上火,是因为人体气血不足,这是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非常有益的方子。人参补中气,五味子收心气,麦冬清肺气,起到了清肺气、收敛心气的作用。

五谷可养命  多喝小米粥

说到吃饭,大家觉得很简单,其实一点不简单。《黄帝内经》讲得很清楚,“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要健康一定要吃五谷,五谷是养命的;五果是我们吃的水果、蔬菜,是帮助你消化的;五畜为益,肉类是起到补益作用的。孔子讲60岁的老年人要吃肉,因为老人消化能力弱了,吃一点肉有助于营养的补充。

无论以肉食为主的民族,还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民族都得吃谷物。为什么呢?维持人的生命不仅仅靠脂肪、蛋白质,还需要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中药成药五子衍宗丸(补肾的药),大部分都是种子,枸杞子、五味子等,所有的种子都具有延续生命的能力。

在谷物中,我特别要强调一下吃小米的好处,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小麦、稻米就其营养成分讲,都比小米强,小米是粗粮。但小米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都能生长,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我国过去女人生完孩子为什么喝小米粥?因为小米粥的补养效果特别好。维持生命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所以大家一定要以五谷为养,五谷中的首选是小米,用小米煮粥,不要撇掉米油。

吃好早午饭  睡好子午觉

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年四季如此,一天也是如此。脾胃偏弱的人,早上、中午的饭一定要吃好,因为可以借助自然界的阳气帮助你促进消化吸收。晚饭切记少吃点,别早上、中午都凑合,晚上却吃得过于丰盛。

吃得太饱太好,就易得富贵病。《黄帝内经》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老吃大鱼大肉这些东西,就会出现糖尿病的痈、疮、疽。糖尿病在中国古代叫消渴病,老百姓很少得,都是富家人得。人吃得太好了,不能消化,就会变成内热,出现了消渴症状。现在的生活好了,天天都吃好的,所以很易导致血糖、血脂高。

中国人特别强调老年人要睡子午觉,子、午就是子时和午时,这是两个很重要的时辰,半夜11时~凌晨1时是子时,这是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候;中午11~13时是午时,是阳气最盛,阴气初生的时候。阴阳两气只有生才有升,有了升才有化、收、藏,如果在生的时候你就转化了它,那就找不到感觉了。所以,子、午两时的睡眠对老年人尤其重要。

中国古代很多人吃两顿饭,不是因为没粮食,上午9~10点是脾胃最好的时候,下午2~3点是小肠功能最好的时候。所以建议老年人最好睡子午觉,吃好早、午两顿饭,这对老年人的养生极其有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519.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季养生补气血” 的相关文章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空气中湿度高,气压偏低,含氧量降低,会导致人体缺血、缺氧。锻炼后因汗出过多血液循环受阻,回家后进入空调房,环境冷热不均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近日,62岁的市民常先生晨练后回家突发心梗,经医院竭力抢救后脱离危险。家人很纳闷,“都说心脏病在冬天易发作,怎么夏天也发作?”对此,专家解释说,夏...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入夏后,暑、湿当令,且常夹有火热之气,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因此,入夏后人们养生保健的总体要求有以下6...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是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

夏季炎热警惕冰箱病,正确使用冰箱4要点

夏季炎热警惕冰箱病,正确使用冰箱4要点

夏季炎热,很多人都喜欢冷饮或者从冰箱取出食物直接食用,为此专家提醒这种习惯一定要警惕“冰箱病”。 夏季炎热,很多人都喜欢冷饮或者从冰箱取出食物直接食用,为此专家提醒这种习惯一定要警惕“冰箱病”。 1、冰箱头痛 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如果立即进食,将明显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头部血管痉...

夏季祛湿正当时

夏季祛湿正当时

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被“湿邪”入侵。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暑季的脚步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被“湿邪”入侵。 中医认为,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极爱与风、寒、热等邪气互通,且难以除去...

五运六气话高热 清热防暑养心茶

对于今年的热,从五运六气学说角度是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2018年为戊戌年,“中运”太徵火,属于岁火太过之年,火之太过,称为“赫曦”。 今年三伏天真的有些热。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7月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辽宁、吉林、重庆、山东、河南等地偏高2℃以上,尤其是7月中旬以来,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