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入冬防“寒邪” 牢记三字经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冬季养生554
中医里有“六邪气”,分别为风、寒、暑、湿、燥、火,其中寒性凝滞。秋末冬初,天气渐寒,寒邪由外而入,主要侵袭人的头部、肩颈、背部、口鼻等处。时下,正值“小雪”节气,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寒邪侵犯身体。

中医里有“六邪气”,分别为风、寒、暑、湿、燥、火,其中寒性凝滞。秋末冬初,天气渐寒,寒邪由外而入,主要侵袭人的头部、肩颈、背部、口鼻等处。时下,正值“小雪”节气,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寒邪侵犯身体。

1.头和脚最易受寒

寒邪容易侵袭人体五个部位,头、肩颈和背部、口鼻、前胸和腰腹、腿脚,其中头和脚最易受寒。

头为“诸阳之会”,突遭雨淋或不戴帽子,寒湿会侵袭头部,出现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的感觉。晚上洗头后湿头发睡觉,也容易遭受寒邪侵入,所以,一定要擦干、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头发后再入睡。

肩颈和背部受寒日久,可引起颈椎病、肩周炎、背痛等病症,最简便的缓解方法是在洗澡时调高水温,用热水冲大椎穴五六分钟。

中医总说“寒从足下生,病从寒中来”,一些人甚至秋冬不穿袜子,很容易诱发老寒腿、膝关节炎等。每晚多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腿脚血液循环。

2.驱寒牢记“三字经”

入冬后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措施,牢记“三字经”,防止寒邪侵犯身体。

顺时令 多吃水果蔬菜,如苹果、萝卜、白菜等。一日三餐有规律,晚餐宜清淡、易于消化。

晒太阳 午后太阳当头之时,晒20分钟左右,可起到通畅全身经脉、养脑补阳的作用。

迈开腿 “动则生阳”,阳气足,寒湿就容易排出。秋冬季节可以选择天气暖和的时候到公园慢跑、散步、骑车等。

少熬夜 熬夜的人大都有类似的感受:一到凌晨三四点钟,就会手脚冰凉、浑身发冷、脑子不听使唤,这其实就是熬夜内耗气血,寒邪趁虚入侵人体,导致经络阻塞的表现。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防寒邪伤身。

不发怒 越是冬季,越要把控好情绪,用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特别是中老年人,要高高兴兴待人待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62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入冬防“寒邪” 牢记三字经” 的相关文章

“老风湿”冬天晨练莫贪早

“老风湿”冬天晨练莫贪早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种长期慢性病,在寒冷季节来临、气温下降时,会使血流缓慢,加大了关节活动时的阻力,使关节疼痛加重,很多人依靠止痛药来减轻疼痛。 常大爷是多年的“老风湿”,进入冬天,气温变化,这几天关节又开始肿胀、疼痛,让他感觉难以忍受,于是又开始频繁求助于多年服用的止痛...

冬日晒太阳 胜似喝参汤

冬日晒太阳 胜似喝参汤

中医认为,冬阳和煦温暖,晒晒背部,可刺激督脉,能振奋人体阳气,疏通经脉,使气血顺畅,收到防病健身的效果。 民间有句俗谚“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冬季晒太阳古人叫负暄,也叫负日、负曝,为历代养生家所推崇。中医认为,冬阳和煦温暖,晒晒背部,可刺激督脉,能振奋人体阳气,疏通经脉,使气血顺畅,收到...

冬季养生“四不妄”

冬天是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是一年的结束,亦是下一年的开始,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养生对来年的健康至关重要。 冬天是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是一年的结束,亦是下一年的开始,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养生对来年的健康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冬季已至 警惕脑卒中发作

冬季刚至,脑卒中发病率就悄悄抬头了。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冬季刚至,脑卒中发病率就悄悄抬头了。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发生中风,150万人死于中风病,70%的生存者多具有偏瘫...

冬季养生需要辩证施补

冬天适当进补不但能确保人体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热能的支出,同时为来年的“春生夏长”以及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进补时要因人而宜,根据具体情况进补。 冬天是人体对能量及营养的需求较高的季节,人体吸收消化功能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确保人体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热能的支出,以抵御严寒,增强抗病能力,同时还可将一定...

冬季上火食药调理

生活中有一些人上火后,总是急于去服用清热药,其实,如果不严重,不妨先用食物来降降火毒。 天气越来越寒冷了,人们喜欢进食温热食物来避寒取暖,于是,麻辣火锅、烧烤肥甘、鱼虾牛羊、火腿及煎炸五辛等热性食品成了冬季的家常便饭。中医认为,冬至过后,人体内阳气开始逐渐升发,如果属于实热体质,则很容易导致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