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冬季经常感冒 查查结核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冬季养生436
冬节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发感冒,因此肺结核的发病率也会有所增加。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症状大多由轻渐重,由不明显到明显,逐步发展,有的常被误认为是“感冒”。

冬节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发感冒,因此肺结核的发病率也会有所增加。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症状大多由轻渐重,由不明显到明显,逐步发展,有的常被误认为是“感冒”。如果按照基础疾病治疗,效果不好还会反复发作,这时就要检查一下是不是感染结核了。

感冒跟肺结核,虽然它们有些症状表现得比较像,但区别还是很大的。感冒多急性起病,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时可有咳痰,发热等症状,血象检查白细胞分类计数升高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肺结核主要有两方面临床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闷、气急等;全身症状有发热、消瘦、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等。如有上述症状,持续时间又超过2周,就应该考虑结核病的可能。

无论感冒还是肺结核病,都是可控、可防的。人们应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避免去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多食蛋、鱼、瘦肉和新鲜蔬菜等,加强营养;新生儿和儿童应按时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659.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冬季经常感冒 查查结核” 的相关文章

冬季之气谓之“寒” 养生保健“肾”为先

冬季之气谓之“寒” 养生保健“肾”为先

立冬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去冬来,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现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易感风寒等现象。中医理论认为,冬季主气为寒,寒与肾相应,所以冬季最易耗伤肾之阳气出现腰膝冷痛等肾阳虚症状。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11月8日是立冬,立冬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去冬来,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现腰膝冷痛、...

“老风湿”冬天晨练莫贪早

“老风湿”冬天晨练莫贪早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种长期慢性病,在寒冷季节来临、气温下降时,会使血流缓慢,加大了关节活动时的阻力,使关节疼痛加重,很多人依靠止痛药来减轻疼痛。 常大爷是多年的“老风湿”,进入冬天,气温变化,这几天关节又开始肿胀、疼痛,让他感觉难以忍受,于是又开始频繁求助于多年服用的止痛...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在冬季,人体的阳气也内敛、下降,并藏于肾。在五脏功能活动中,肾的闭藏在此时为主导,因此,冬季是养藏的季节,是补肾的季节。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为什么冬季需要“养藏”? 生命是一个生、长、收、藏循环往复的过程...

冬日谨防冻疮复发

冬日谨防冻疮复发

中医认为,冻疮虽然病在皮肤上,其实多为素体阳气不足,外寒侵袭,损伤阳气,寒凝血瘀而致。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它是由于气候寒冷、环境潮湿等因素引起局部皮肤产生的一种异常炎症反应,好发于耳部、鼻部、面颊、足跟、手指,症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

冬季寒风来袭,小心吹“歪”脸

冬季寒风来袭,小心吹“歪”脸

冬季气候寒冷,是面瘫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以 20-40 岁的男性居多,病因一般是感染了嗜神经、带状疱疹等病毒,又在过度劳累或面部长期吹风等因素下而诱发。 寒风能够将脸“吹”歪,这个说法似乎不可思议。然而每年冬季,在很多人的脸上却验证了这一说法:口鼻歪斜、流口水,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

冬季养生“四不妄”

冬天是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是一年的结束,亦是下一年的开始,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养生对来年的健康至关重要。 冬天是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是一年的结束,亦是下一年的开始,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养生对来年的健康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