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仿生养生 大益身心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518
选择养生方法,我则特别崇尚从现实生活中,从周围接触到的那些既健康、又长寿的寿星身上,吸取鲜活的、行之有效的做法,通过亲身践行,来获得效益。

养生有法,但法无定法。当前养生盛行,方法众多,有饮食养生、运动养生、休闲养生、旅游养生、生理养生、精神养生、保健品养生,甚至还有药物养生……举不胜举,这就需要根据个人的年龄、环境、条件、身心的不同情况,予以选取。

选择养生方法,我则特别崇尚从现实生活中,从周围接触到的那些既健康、又长寿的寿星身上,吸取鲜活的、行之有效的做法,通过亲身践行,来获得效益。

我曾结识了跟随毛泽东多年的保健医86岁的王鹤滨、清华大学两位83岁的教授夫妻、一位85岁的退休干部,和一位90岁高龄的普通工人。通过与他们的闲谈,我发现他们不约而同地都谈及到与生物有关的一些养生方法,他们认为可贵、常用、易行、有效,通过归纳综合,我名之为“仿生养生法”。其法如下:

胸襟:海是辽阔的,它能纳百川。人的胸襟要效法大海,能容纳人世间的各种事物,无论大小、清浊、洁污、顺逆,……,你都要容,它们美丑兼有,善恶并存,合理与否,这是客观世界,你无力改变,它们不以你的好恶而消亡。黑格尔有句名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日朗:太阳是明朗的。人们要效法它,使自己心灵的天空充满光明,即便有时出现“阴云”,也要尽快驱散,别让它在心中存留太久。

月静:月亮是静谧的。人的心境应以静为主。要加强自己的修养,不要让世间那些繁杂的事物,扰乱了你宁静的心。老子提倡“恬淡”,其实就是心静。

柳柔:柳丝是轻柔的。即使在狂风暴雨中,也不失柔性。人的秉性应以柔和为主,做事多一些弹性。柔并不是软弱,没有骨气,柔能克刚。人多一些柔情,多一些容忍谦让,反而能化解许多不快,也会有助于身心健康。

松挺:松树是挺拔的。无论风霜雪雨,它都傲然挺立。我们可效法松挺,挺直腰板,昂首挺胸,精气上行,就会精神旺盛,充满自信,神采飞扬。

石稳:石头是稳固的。人的心态要效法石稳,尽量不受心境、环境的左右,出现较大的波动,以稳定的情绪与心态,直面人生与世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使是日常的一举一动,也都宜以稳为妥,稳能保持冷静,防止激动,也有助于人的气机通畅和心神愉悦。

龟欲:乌龟是长寿动物,它有两大特性:龟息与龟欲。龟息,是呼吸极慢,吐故纳新,有类导引气功;龟欲,就是指欲望极低,乌龟一生杂食且量很少,极易知足。人也应降低自己的贪欲,人的最大欲望不是名利钱财,而是健康长寿,这是人类终生的企盼。

蚁食:蚂蚁身体小,进食就更少。人食不宜过多,味不宜厚;清淡为主,半饱即可,这样会长久地保护好脾胃功能。

猴嘻:猴子是最活泼可爱的,它们的生活充满嬉戏,一天无忧无虑,乐呵呵的。这就启示我们,人的生活、心态、情绪,应该充满喜乐,充满童心。乐而忘忧,嘻可驱愁,过好每一天,这是很多长寿老人的养生秘诀。

鹤舞:仙鹤体形修长,体态安详,动作优美,一展翅,一投足,姿态舒展,凝神聚气,鹤舞动作中蕴含着很多养生道理。我们效其舞姿,应颇受益。

自然界中,万物万象,特性各异,可效之处,不胜枚举。以上所举,在于启示朋友们,尽可能多看多思,多效多法,多悟多行,其中获益必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6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仿生养生 大益身心” 的相关文章

每天站一会儿

工作时,每隔一段时间我都站一会,刚开始觉得别扭,感觉自己是“另类”,但想想自己的健康,也就硬着头皮“站”着。练习一段时间,感觉工作时精神状态好多了,干活也起劲了。 长期坐着工作,腰酸背疼不说,而且还有轻微的失眠症,体力也不断下降。有一次,与朋友一起去锻炼时抱怨坐着太累,朋友淡淡一笑,何不站着工作?...

金元四家对养生学的主要贡献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1. 刘完素主张养生重在养气 刘氏的学术思想的基础是以人体阴虚阳亢立论,所以强调“六气皆丛火化”,主张寒凉泻火。养生强调气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他认为:“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也。是知形者生之舍也,气之生者元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

养生新研究层出不穷,别盲目轻信

  “中国人多吃米饭不会增加升血糖的风险。”日前,某国际期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在国内营养学界引发热议,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范志红则公开发表文章质疑该说法。  近年来,健康养生领域类的新研究层出不穷,其中很多“成果”是由国外知名学府和机构发布的。但是,在国内权威专家看来,这些新观点尚待进一步检验。  中国人...

养生有六诀:顺、静、修、调、补、固

  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养生保健也受到人们的关注,跟着网络、书籍学习各种养生防病的方法,当然这些都是从养生最基础的东西延伸出来的,而养生也并不是按按穴位,吃点补药这么简单,中医养生有六诀: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健康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一“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