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诗歌“妙药”可疗疾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627
吟诵诗歌,特别是与养生、保健内容有关的诗歌,既可使人们领略诗的艺术美,又可通过对诗歌的感知引起与诗人的共鸣,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学到许多相关知识,一举多得。

《得钱舍人书问眼疾》

白居易

春来眼暗少心情,

点尽黄连尚未平。

唯得君书胜得药,

开缄未读眼先明。

唐代诗人白居易患有严重的眼疾,不少朋友都写诗寄信发来问候。没想到这些诗信却成了“诗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白居易的眼疾与他用眼过度,心情忧郁、气滞伤肝有关。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因此,白居易用黄连点眼当为对症用药,但效果却抵不上朋友钱舍人问候其眼疾的一首小诗。可见朋友的诗歌虽小,但抚平其内心的忧伤,解郁消忧,对白居易眼疾的康复可谓意义重大。

历史悠久的“诗药”疗疾

“诗药”疗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清代青城子《志异续编(卷四)杜子美》记载:“白岩朱公患气痛,每当疾发时,取杜诗朗诵数首即止,习以为常,服药无是神效。”书中青城子认为,朱公平日酷爱杜甫的诗,取所爱读之,则心怡神适,疾不觉自忘,非真能止痛也。或曰:气痛原属气不舒畅所致。杜诗气象万千,半山老人所谓力能排天幹地,壮颜毅色者也。故读之令人气旺,气旺则不痛矣。可见,咏诗的确可起到疏肝理气、解郁消忧的效果。

一首优秀的诗歌,不仅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诗歌的内容还具有独特的情趣和艺术价值。其特殊的感染力,会引起人情绪很大的变化,而情绪又可影响人体相应脏腑,从而发生其生理效应,达到养生疗疾的效果。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其所著《理瀹骈文》中说“七情之为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就是这个道理。

谢脁是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佳句甚多,其作品深受后人推崇。唐代诗人李白每当忧郁不快时,就放声朗诵谢朓的诗句,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等。梁武帝胃火过盛,患有口腔疾病,他说:“三天不读谢朓诗,便觉口臭。”可见,谢朓的诗能疏肝解郁、气和志达、沁人心脾。据史载,宋哲宗常发“头痛”病,他在宫中有一个专职诵诗的太监,当他头痛发作时就叫太监读一些趣诗、歪诗,让宋哲宗捧腹大笑,头痛就会在诵诗声中缓解。

吟诵诗歌可以养生疗疾,在古代很受推崇。唐代诗人白居易七十多岁在家养老,饮酒、作诗就是他的养生之道。他在《对酒闲吟赠同老者》中就说“百事尽除去,尚余酒与诗。兴来吟一篇,吟罢酒一卮。不独近情性,兼用扶衰羸。”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到了古稀之年,作诗写道:“一笑老如此,作何消遣之?思量无别法,惟有多吟诗。”(《遣怀杂诗》)

吟诵诗歌益身心

吟诵和欣赏诗歌是一种高雅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古人说:“诗言志,歌咏言”。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的思想、意志、情感和情怀的文学形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明诗歌乃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诗歌可对个体心理可起到放松、疏导、转移、排遣、镇静、消解、娱乐等作用,进而促使人体在生理机能上也进一步得以受益。因此可知,诗中有“妙药”,吟诗可疗疾。

近年来各国医学家对“诗药”疗疾更有新的认识。美国洛杉矶市立大学心理学家勒纳教授大力提倡“诗歌疗法”,认为吟诵诗歌能改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现代社会的都市病、心理和精神上的疾病,会产生积极效果,有益身心健康,吟诗疗疾是医学、文学与心理学综合效应结果。

一些吟诗、作诗的人都有体会,诗歌最大的养生疗效就是使人精神放松,平静地把理智和感情糅合在一起,有利于排解顾虑、烦恼和痛苦。通过美妙意境,言景、言物、言情、言义的联想产生一系列良性的心理效应,达到荡涤肺腑、激励情操、怡情悦性之效果,有利于消除危害健康的诸多不良诱因。

吟诵诗歌,特别是与养生、保健内容有关的诗歌,既可使人们领略诗的艺术美,又可通过对诗歌的感知引起与诗人的共鸣,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学到许多相关知识,一举多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诗歌“妙药”可疗疾” 的相关文章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

男女养生各不同,你做对了吗?

男女养生各不同,你做对了吗?

  俗话说:男靠吃,女靠睡。男不离韭,女不离藕。男要“冷”养,女要“热”养……  其实,这些俗语都在说明一件事:男女养生,各有侧重。  今天就送给大家一份最全的男女养生重点手册,能帮你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健健康康活到百岁!  男靠吃,女靠睡  01  男属阳,女属阴,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因此...

想要养生,那就种花养草吧!

想要养生,那就种花养草吧!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花花草草有种天然的感情。当时我们家的院子里,种满了我从各处搜罗来的花,有各色的月季、菊花、玉簪等,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草花。每到春天,月季花开,芳香四溢,其他的花也次第开放,真的是美不胜收啊!  后来,到城市求学,远离了农村,总感觉生活少了一点什么。再后来,毕业工作、结婚生子...

养生有六诀:顺、静、修、调、补、固

  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养生保健也受到人们的关注,跟着网络、书籍学习各种养生防病的方法,当然这些都是从养生最基础的东西延伸出来的,而养生也并不是按按穴位,吃点补药这么简单,中医养生有六诀: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健康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一“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