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冬季进补药膳7款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冬季养生409
虫草蒸老鸭:老鸭去毛、内脏,冲洗干净,放入水锅中煮开至水中起沫捞出,将鸭头顺颈劈开,放入冬虫夏草,用线扎好,放入大钵中,加黄酒、生姜、葱白、食盐、清水适量,再将大钵放入锅中,隔水蒸约2小时鸭熟即可。也可用气锅蒸 。

虫草蒸老鸭

材料:冬虫夏草5枚,老雄鸭1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各适量。

做法:老鸭去毛、内脏,冲洗干净,放入水锅中煮开至水中起沫捞出,将鸭头顺颈劈开,放入冬虫夏草,用线扎好,放入大钵中,加黄酒、生姜、葱白、食盐、清水适量,再将大钵放入锅中,隔水蒸约2小时鸭熟即可。也可用气锅蒸 。

功效:补虚益精,滋阴助阳。本方以虫草为主,助肾阳,益精血;以老鸭为辅,滋阴补虚。

百合栗子羹

材料:鲜百合100克,栗子去壳150克,山药3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鲜百合、栗子、山药洗净,一同放入沙锅,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2小时,调入冰糖即成。

功效:润肺养阴,健脾益肾。

桑椹桂圆饮

材料:桑椹10克,桂圆10克。

做法:将上2味置杯中,加沸水适量,加盖15分钟即成,当茶饮。

功效:补肝益肾,健脾养血安神。

花生山楂核桃糊

材料:花生50克,山楂30克,核桃仁30克,黑芝麻30克,红糖20克。

做法:将花生洗净,晾干,入锅,小火翻炒至熟、香,备用。将黑芝麻拣净,入铁锅,微火炒香备用。将核桃仁洗净,晒干可烘干。将山楂洗净,切片,去核后晒干可烘干,与花生、黑芝麻、核桃仁等拌和均匀,共研为细末,调入红糖即成。服食时将其放入碗中,用温开水调匀,隔水蒸至糊状,即可食用。

功效:滋补肝肾,活血化瘀。

海参大枣粥

材料:海参2只,大枣10枚,粳米适量。

做法:海参泡发,切成小块,大枣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沙锅,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至粥,加盐调味。

功效:益胃健脾,补肾益血,暖肾去寒。

黑芝麻粳米粥

材料:黑芝麻30克,粳米100克,白糖10克。

做法:将黑芝麻拣去杂质,淘洗干净,晒干。入锅炒香,压成碎末。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熬煮至米烂粥稠,加入黑芝麻末,再煮沸,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滋补肝肾,养血安神。

枸杞鸡肉汤

材料:鸡半只,枸杞子15克,山药30克,生姜片15克,精盐适量。

做法:将鸡肉洗净切块,倒入开水锅中烫一下取出,以去除腥味,然后把鸡块放入沙锅中,加入山药、枸杞子、生姜片及适量水,用小火煮至肉烂汤香,调入盐,再煮一沸即成。

功效:补肝益肾,温中益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72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冬季进补药膳7款” 的相关文章

冬季之气谓之“寒” 养生保健“肾”为先

冬季之气谓之“寒” 养生保健“肾”为先

立冬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去冬来,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现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易感风寒等现象。中医理论认为,冬季主气为寒,寒与肾相应,所以冬季最易耗伤肾之阳气出现腰膝冷痛等肾阳虚症状。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11月8日是立冬,立冬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去冬来,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现腰膝冷痛、...

冬日晒太阳 胜似喝参汤

冬日晒太阳 胜似喝参汤

中医认为,冬阳和煦温暖,晒晒背部,可刺激督脉,能振奋人体阳气,疏通经脉,使气血顺畅,收到防病健身的效果。 民间有句俗谚“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冬季晒太阳古人叫负暄,也叫负日、负曝,为历代养生家所推崇。中医认为,冬阳和煦温暖,晒晒背部,可刺激督脉,能振奋人体阳气,疏通经脉,使气血顺畅,收到...

冬季如何预防五类多发病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许多常见疾病如感冒、皮肤干燥、鼻炎等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上升。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许多常见疾病如感冒、皮肤干燥、鼻炎等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上升。如何做好防范措施,将这些多发病拒之门外?专家介绍说,做好日常保健,提高抵抗力是预防所有疾病的“万金油”。 感冒: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冬天更是“...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中医学十分注重气化运动,冬至是阴阳气交接的重要节点;中医注重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五运六气是自然宇宙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22日是冬至,它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一如年节”,民间尚有...

百病寒中起 5种坏习惯伤阳气

老百姓常讲“百病寒中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体寒的人群除了怕冷这一典型症状,还可能出现头晕、全身乏力,精神萎靡,大便稀烂、小便清长等现象,女性痛经也是体寒的一种表现。 寒性体质也叫虚寒体质,主要由阳虚所致。阳虚,指的是体内阴气过盛、阳气不足。 中医上讲:阳虚则外寒,阳气不足则不能温煦五脏六腑,会...

天气骤冷 小心心梗发作

进入大雪节气,急性心梗病势汹汹,预防保健尤显重要,中医自古以来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急性心梗病势汹汹,预防保健尤显重要,中医自古以来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进入大雪节气,一年一度的严寒季节又将来临;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多个省份,气温骤降,研究指出,寒冷天气的低气温和多风天气会引起皮肤血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