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冬藏时节话养生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冬季养生467
冬藏,既是大自然植物与动物的生长规律,也是人类一条养生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天人相应”的中医原理。

冬藏,既是大自然植物与动物的生长规律,也是人类一条养生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天人相应”的中医原理。所谓“冬藏”,就是指人到了冬天,应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利来年应对春生、夏长、秋收的付出和收获。

补 益

民间有“入冬进补”的习俗。所进补品多数为参茸滋补之类,尤其是红参、高丽参者居多,如将红参片用雏母鸡或刚会啼的雄鸡炖食。为了解决“补得进”而不致产生上火的补益反应,人们利用“阴阳平衡”原理,先用麦冬煮水,取汁后再入红参(或高丽参)炖服。为了避免助邪化火,不少医生都会根据求医者是否存有积火、积湿、积痰而采取不同措施。对身体虽虚而有积火积湿积痰者,先开几服清火利湿消痰的中药给准备补益者,待邪清后再补。

对于老年人的补益。由于老年人多数会出现“年老体虚”,但又有“年老血瘀”的情况,因此多主张在参类补药中,加入活血化瘀之田七,而最好是研成“参七粉”(即红参与田七按比例研粉)少量多次食用。早上服用,效果更佳。

儿童冬食进补,多数应以健脾胃为主,不宜大补气血阴阳。为此,多主张用太子参、白糖参之类既补益脾胃之气,同时又是偏于缓补益气之药,或是加用白鸽肉炖服,更为有益。当然,对于那些处于发育期的少年男女,还可以加入田七炖服,以收到化瘀生新的目的。

总之,冬季的保健用药,应该围绕着“藏精益气”上作文章,少用一些清解药。当然,对于一些体质属“热身”者,也不能拘泥“冬藏”,这是中医“因人而异”的治疗与保健原则。

保 暖

重视保暖,也是“冬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老弱病残者。进入冬天,既有室内外温度高居不下的暖冬,也会出现因寒流南下而气候急剧下降的寒冷天气。这种急剧下降的天气,容易使人患上风寒感冒、风湿骨痛、心血管疾病。因此,应该重视随气候变化而加衣。

睡 眠

为了适应“冬藏”,应该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冬天应该提倡早睡,适当多睡,以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当然,在夜间保证8个小时睡眠的情况下,午睡可以适当减少。

锻 炼

冬季进行运动锻炼如何体现“冬藏”呢?一是不主张太早晨练,二是不能运动得“汗流浃背”,以免伤气,同时也避免因出汗受寒而造成风寒感冒,最好的活动还是散步与打太极拳,不宜进行激烈运动,尤其是年老者,不要冒着严寒而做一些超体力的运动。

防 病

感冒、支气管炎、心血管病是冬天常见病。对于防治感冒,一是衣着防寒,二是对免疫力差的人,使用参芪一类补益药扶助正气,以防感冒。对于有积火者,应该及时用清热药清解积火。对风寒感冒初发者,可以用姜茶汤一类进行保健。

冬天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多发季节,凡有“老慢支”病史者,应该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注意颈部、背部保暖。在室内生活时既要保温,又要常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一旦出现咳嗽,不要马上止嗽,以利于痰液排出,还要用一些诸如杏仁、川贝、橄榄煲猪肺的食疗药膳调治。如病情加重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冬天,由于骤寒,对人体心血管是一种恶性刺激,容易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和复发,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为此,易患人群不要顶风冒寒,如遇到心前区疼痛时,要及时使用“心药”(如心灵丸、心宝、麝香救心丹之类)。有心梗先兆者,要马上到医院急诊,以免发生危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82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冬藏时节话养生” 的相关文章

冬季之气谓之“寒” 养生保健“肾”为先

冬季之气谓之“寒” 养生保健“肾”为先

立冬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去冬来,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现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易感风寒等现象。中医理论认为,冬季主气为寒,寒与肾相应,所以冬季最易耗伤肾之阳气出现腰膝冷痛等肾阳虚症状。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11月8日是立冬,立冬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去冬来,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现腰膝冷痛、...

“老风湿”冬天晨练莫贪早

“老风湿”冬天晨练莫贪早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种长期慢性病,在寒冷季节来临、气温下降时,会使血流缓慢,加大了关节活动时的阻力,使关节疼痛加重,很多人依靠止痛药来减轻疼痛。 常大爷是多年的“老风湿”,进入冬天,气温变化,这几天关节又开始肿胀、疼痛,让他感觉难以忍受,于是又开始频繁求助于多年服用的止痛...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中医学十分注重气化运动,冬至是阴阳气交接的重要节点;中医注重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五运六气是自然宇宙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22日是冬至,它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一如年节”,民间尚有...

百病寒中起 5种坏习惯伤阳气

老百姓常讲“百病寒中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体寒的人群除了怕冷这一典型症状,还可能出现头晕、全身乏力,精神萎靡,大便稀烂、小便清长等现象,女性痛经也是体寒的一种表现。 寒性体质也叫虚寒体质,主要由阳虚所致。阳虚,指的是体内阴气过盛、阳气不足。 中医上讲:阳虚则外寒,阳气不足则不能温煦五脏六腑,会...

冬季养生“四不妄”

冬天是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是一年的结束,亦是下一年的开始,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养生对来年的健康至关重要。 冬天是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是一年的结束,亦是下一年的开始,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养生对来年的健康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冬季已至 警惕脑卒中发作

冬季刚至,脑卒中发病率就悄悄抬头了。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冬季刚至,脑卒中发病率就悄悄抬头了。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发生中风,150万人死于中风病,70%的生存者多具有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