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饥不暴食 渴不狂饮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437
中医认为,多言者伤气。就是前面朱丹溪强调的“多言者中气虚”,中气就是脾胃之气,中气虚就导致脾胃的消化功能减弱。

在《古今医案按》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叶先生名仪,尝与丹溪俱从白云许先生学。其记病云,岁癸酉秋八月,予病滞下,痛作绝不食饮,既而困惫不能起,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而听其自下焉。”故事是说,古时有一个读书人叫叶仪,他和当时著名的医学家朱丹溪是同学。有一年农历八月,他生病患痢疾,腹中绞痛,起不了床,最后只好把床席挖一个洞,在下面放一个便桶,听任大便自下。医案中记载,朱丹溪为他诊视,处方里都是补药,而不按常规治法给他清热利湿的药,结果病人症状越来越严重,但是朱丹溪非常坚持,他的家人都以为叶仪要死了,这样补了十多天后,朱丹溪才给他用“小承气汤”攻下,一贴就治好了他的病。大家很奇怪,询问原因,朱丹溪说,因为叶仪“平素与人言多,多言者中气虚”,又“务竟已事,恒失之饥而伤于饱”。这两句分析得太透彻了,每每读至此,都很感慨,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啊。

失之饥而伤于饱

中医认为,多言者伤气。就是前面朱丹溪强调的“多言者中气虚”,中气就是脾胃之气,中气虚就导致脾胃的消化功能减弱。另外,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我们很多人都会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老想着先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完再吃饭,等真正吃的时候就会很饿了,这个坏习惯直接导致一个后果,往往就会吃得比较快,食物来不及充分咀嚼就吞咽下去了,如此更加加重胃肠的负担。长此以往,会诱发急慢性胃炎、胆囊炎、胃溃疡,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慢性痢疾、贫血,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失之饥而伤于饱”,我们的身体真是“伤不起”啊。

细嚼慢咽小口频饮

言尽及此,大家可能更关心,如何避免出现这些状况来保持健康呢?

具体来说,就是尽量避免过度饥饿后进食,即使饥饿时进食,也要细嚼慢咽,最好在开始就餐时喝点热汤或者温粥,这样会增加饱腹感,从而让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有一段时间,随着韩剧的热播,韩国料理在国内非常流行,其中为人称道的是,韩式料理中经常会在上主菜前有一道粥,或者一道甜汤,这样就给我们饥饿的身体一个“缓冲”,让大家吃起来不会那么狼吞虎咽,这样的做法也值得在我们日常的饮食中借鉴。

吃饭如此讲究,喝水也不能马虎。什么时候喝水,喝水量多少,其实是有讲究的。最好的喝水时机,是在你不渴的时候喝。因为当你感到口干舌燥的时候,事实上机体的细胞已经处于疲劳失水的状态了,这时再狂喝一气,也很伤身体。中医认为,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液的代谢与肺、脾胃密切相关,如果短时间内摄人大量液体,胃肠来不及消化吸收,这些水液就会积聚起来,最后成为留饮和痰邪,最终损害人体的健康,出现咳嗽、痰多等症状。

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注意,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再喝水,正确的做法是,小口频饮;其次,真正口渴的时候,也不能一口气狂饮,如同谚语所说——“渴不狂饮”,而是应该先喝一小口,让咽喉和胃肠都有个适应的过程,然后再慢慢地不间断的小口喝,喝水量一次最好不要超过300毫升。

身体的健康源自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努力和坚持。我们常常听到别人讲“细节决定成败”,这个细节就是“生活中的细节”,这个“成败”不仅仅是指生病后的调理治疗,更多的时候是指“未病先防”,平常的保健更重要。关爱自身,才能更好地关爱他人,为了我们的亲人、更为了我们自己,让大家一起努力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97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饥不暴食 渴不狂饮” 的相关文章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现代很多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 脱发要吃何首乌、肾虚进补枸杞、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养生经”,不知道让...

清热解毒空心菜 两款简单药膳方

清热解毒空心菜 两款简单药膳方

中医认为,空心菜味甘性寒,入肠、胃经。具有凉血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主治鼻衄、便秘、淋浊、便血、尿血、痔疮、痈肿、蜇伤、蛇虫咬伤等。 民谚“南蕹西芹,菜蔬之珍”,是说蕹菜乃是菜中佳品。蕹菜俗名空心菜、通心菜。鲜嫩青绿的蕹菜,清香淡雅、清脆爽口,容易消化,且营养价值较高,适合中老年人和小儿食用...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适合吃什么食物,是从五脏的特性和不同需求说的,不能太过机械,每种味道列举的食物也不一定完全准确,我们日常生活运用的时候要灵活。 人体有病可以用不同味道的药物进行补泻治疗。《素问·脏气法时论》讲到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就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味道的食物来进行调理。 食物...

蘘荷:活血调经消肿毒

蘘荷:活血调经消肿毒

蘘荷的食用部分和生姜一样主要在根部,要取其地下新生茎芽。因为枝叶跟生姜的枝叶真的太像,所以有的地方直接把蘘荷叫洋禾姜。 相较于初春的野菜,初秋的野菜似乎少了很多,如果要说比较特别的、有代表性的,蘘荷应该有一席之地。 生姜的“亲姊妹” 村民的“野人参” 在江苏如东,这里的老百姓叫它洋合笋。你...

亦菜亦药话薤白 外敷治疮疡,内服宽胸阳

亦菜亦药话薤白 外敷治疮疡,内服宽胸阳

薤白用于治疗疾病历史非常悠久,它的功效很多,比如行气导滞,对于用薤治疗心病的记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出现了 有一种蔬菜,远看像韭,细长有剑脊;近看像葱,青绿又中空。从地里拔出来又像蒜,甚至连味道都像蒜一样辛辣,简直就是这三种蔬菜的合体!明代著名中药学家李时珍对它的描述颇有诗情画意:“二月开...

安神、宁心话百香

安神、宁心话百香

百香果,俗名鸡蛋果,浓郁甘美、酸甜可口,具有丰富的食用价值。 百香果,俗名鸡蛋果,原产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广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品种一般分为黄色百香果和紫色百香果,两者杂交,遂成紫红色百香果。 百香果天然纯净、浓郁甘美、酸甜可口,具有丰富的食用价值。百香果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