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诗词中的养生之道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473
明代名医龚延贤的这首《摄养诗》,是他多年养生保健经验的总结,为人们的日常养生提供了参考。寓养生保健于日常生活之中,延年益寿,其乐融融。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这首《齐天乐》表达了与故人久别的离愁。韩愈《元和圣德诗》云:“天锡皇帝,与天齐寿。”《齐天乐》调名本意即咏皇帝寿高,能与天齐寿。古人注重未病先防,即采取调养精神情志、加强锻炼、适应四时气候、注意饮食起居、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等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

调养精神养正气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天祥《正气歌》)

在卫生条件极为恶劣的地牢之中,面对元朝统治者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身体孱弱的文天祥却“幸而无恙”。文天祥认为自己是靠着胸中的浩然正气,抵御了所有的邪气、浊气,才保证了自己的健康。

文天祥的说法是有根据的。人的思想活动和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人的喜怒哀乐可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强烈或长期反复的精神刺激可使气机逆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百病丛生。《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减少贪欲妄想,保持思想安定清静,能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波动,减少疾病的发生。文天祥将国家大义、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得失之上,虽然失败,但内心无愧,心气和平。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宠辱不惊,故而可以“幸而无恙”。

加强锻炼强体质

“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明末清初陈氏太极第九代传人陈王廷词)

明末清初,兵戈四起、疫病流行,社会极为动荡,普通民众如同生活在人间地狱一般。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陈王廷虽抱一颗恬淡虚无之心,与《黄庭经》相伴,但为生活所迫,也难免有时郁闷,只落得“年老残喘”。穷则思变,武学根基深厚的陈王廷因此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创造了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陈氏太极拳。经常练习太极拳,既可用于技击,在乱世之中安身立命;也可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唯有如此,弟子儿孙才可以在乱世中“成龙成虎任方便”。

古人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养精、益气、安神、活血,协调精气神血的相互关系,从而气机调畅、阴阳平衡、气血经络运行通达,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也认为,体育锻炼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增进健康。

通过加强锻炼预防疾病的历史源远流长。远在先秦时代已经应用“导引术”和“吐纳术”来预防疾病。长沙马王堆汉墓《导引图》的出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应用导引的国家,西方学者因此将中国称为是“医疗体操的祖国”。东汉神医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他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运动状态,发明了“五禽戏”,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的徒弟吴普经常练习“五禽戏”,结果“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达到了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其他如易筋经、八段锦,各类气功、武术等传统体育方法虽侧重点不同,但均是防病强身的锻炼方法。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练习这些传统的体育锻炼方法,可起到增强体质、防病强身的作用。

天人相应适四时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负冬日》)

冬日暖阳之下,白居易闭目养神,心无杂念,怡然自得。白居易这首诗中体现的养生观,深合中医四时养生之道。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的气候和阴阳变化有特定的规律,人体也必须适应自然界的四时变化来维持生命活动。否则,人体生理节律就会受到干扰,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就会降低,即便不感受外邪致病,也会导致内脏功能失调而发生病变。

中医认为,人顺应自然规律行事方可体态安康,是为“天人相应”。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必然会影响人体,使之发生相应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黄帝内经》还提出了顺应四时的具体养生措施:“(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过于紧张,大部分人没有时间严格按照《黄帝内经》中具体的四时养生措施养生。比如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对现代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求。即便如此,我们也需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关注季节变化,注意五脏应时。方便的时候,偷得浮生半日闲,也像白居易那样,在冬日的暖阳下晒晒太阳,抛却一切杂念,感受“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的惬意,也算是一种诗意的应时养生。

饮食起居常注意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南宋文学家陆游《食粥》)

陆游认为,过于丰盛的饮食会增加胃肠负担,食用宜于消化、富含营养的粥是养生的捷径。无独有偶,苏轼也有类似的观点,他在《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一诗中说:“我昔在田间,寒疱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渠醉膻腥。”东坡羹是在粥中加入了蔓菁和萝卜。

苏轼和陆游的食粥养生是有医学根据的,其核心是饮食和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和节制。《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药物预防得先机

“固脾节饮水,游乐多行走。盘腿擦涌泉,闲坐观菖蒲。地黄芪门煎,酌饮蛤蜊酒。长食茯苓面,常餐杞菊肴。”(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固脾》)

在这首诗中,苏轼介绍了自己预防脾胃疾病的经验,既有起居饮食内容,也有穴位按摩、药物预防。我国用药物预防疾病的历史同样悠久。《素问·遗篇》载:“(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说明我国很早就开始了药物预防工作。宋真宗时,丞相王旦的儿子死于天花,王旦痛定思痛,广招天下名医,寻求治疗天花的医方,来自四川峨眉山的道姑将人痘接种技术带到汴京。明朝的时候,人痘接种技术得到推广,这种技术传到欧洲以后,改良为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开启了现代人工免疫技术。建国初期缺医少药的情况下,用大锅熬制中药集体服用,曾有效预防了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如今,三伏贴、膏方等预防疾病的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腮腺炎;大蒜、马齿苋预防胃肠道疾病等,乃是简便易行,用之有效的药物预防方法。

此外,防止病邪的侵害,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防止污染,躲避六淫、疫疠等毒气,也是未病先防的重要内容。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兼无味,酒也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人老不为老所忧,童心常驻眉不皱。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明代名医龚延贤的这首《摄养诗》,是他多年养生保健经验的总结,为人们的日常养生提供了参考。寓养生保健于日常生活之中,延年益寿,其乐融融。从养生诗词中欣赏养生之道,更是风雅而从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2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诗词中的养生之道” 的相关文章

梨为秋季佳品

秋天干燥、风大是最明显的特征。因此平时要注意除燥,晚上睡觉时要注意关窗以防秋风伤害身体。而梨有润肺化痰的功效,改善秋燥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秋天干燥、风大是最明显的特征。因此平时要注意除燥,晚上睡觉时要注意关窗以防秋风伤害身体。而梨有润肺化痰的功效,改善秋燥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人们在描写秋天时总会...

道家养生方二则

冬季气候干燥而蕴湿,故当益肺金养肾水以利渗湿,应养肾水,益肝木,以利疏泄。因而,养生须善择食,以驱寒生热,补肺养肾为宜。 冬季气候干燥而蕴湿,故当益肺金养肾水以利渗湿,应养肾水,益肝木,以利疏泄。因而,养生须善择食,以驱寒生热,补肺养肾为宜。冬季所饮之食以味甘、性湿、平为主。诸如洋葱、芥菜、萝卜、...

甲状腺病患者养生三法

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等各类看似不起眼的甲状腺疾病,却给人们健康带来无穷烦恼。的确,有统计数据显示,现在甲状腺疾病的患病人数是越来越多,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都是诱因。 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等各类看似不起眼的甲状腺疾病,却给人们健康带来无穷烦恼。的确,有统计数据显示,现...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健康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也不是营养餐或太极拳。医疗保健的基础是调整阴阳,气血,保护精神的原则。它采用调节精神,引导呕吐,调整时间,喂养,药物,禁欲,排气的各种方法,以实现维护,调养,支持生命,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长寿”。  医疗保健是为了维持和关爱生命并实现长寿。保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保护人体生命...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